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史书》、《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

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泰山经石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此地风景恰切地诠释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韵。概因此附会于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4

高善水遇见列子唐文的知己。成语“高山流水”用来形容知己或知己,以及音乐的美。音乐剧《高山流水》是俞伯雅的代表作之一。山水交知己,云追月交知己。

博雅,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高官,原为楚国应州(今湖北荆州)首府。经考证,博雅原名博,称其“姓于明瑞,博雅”一词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发明的。在此之前,列子、荀子、史书、秦腔等都被称为博雅。东汉高瑜注:“伯氏,雅氏,左氏”。在现代词源学中,他还指出:“伯姓,雅姓”。伯是古代一个很常见的姓氏,如周武王时不吃周素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赛马的伯乐等。伯雅是当时著名的古筝演奏家。他擅长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不仅是古筝演奏家,而且还是作曲家。他被誉为“古筝仙子”《秦曹》记载,伯牙三年不学琴,老师程廉带他到东海蓬莱山,聆听汹涌的海水和悲鸣的鸟鸣,于是他感慨地写下了《水仙曹》。历代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博雅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郑人李玉蔻所著《礼记唐文》一章:“伯雅擅长鼓琴,中子擅长听。博雅古琴,志在高山。钟子琪说:“好!“峨嵋就像泰山!”在流水中,钟子琪说:“干得好!大海就像一条河!”博雅怎么想的,他小时候一定有。

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县令华立碑,毁于“文革”。1980年恢复。陵墓呈圆形,高1.5米,直径8米,四周为石墙。纪念碑高1.5米,宽0.7米。上面刻有“楚辞阴沉钟子墓”。1987年,墓前建有知音阁,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除正面外,墓底及周边均设有栏杆。陵墓和亭台楼阁朝南,面朝湖面。山上的青松,山下的青草,湖面上的绿波,湖面上的水,凤凰的声音,就像钢琴的声音。

泰山京师峪有一座高山流水亭。据说这是博雅弹钢琴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完美地诠释了古琴音乐“高山流水”的巨大魅力。因此,这取决于博雅和中子棋的故事。

第2个回答  2019-10-09
龟山脚下的古琴台,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自2500多年前流传至今
第3个回答  2019-10-10
是在山中发生的故事,俞伯牙在山中弹琴遇到了上山砍柴的钟子期。
第4个回答  2019-10-10
钟子期乘船路过汉阳,在船上弹奏"高山流水" ,恰逢伯牙砍樵 ,只有伯牙高声赞叹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