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内朝制和外朝制有什么区别吗?

汉朝开创的内朝制与外朝制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外廷指的是正式的国家政府机构,由丞相领导。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

汉初,行政由外廷负责,到汉武帝,内廷起主导作用。内廷一开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属机构。后来内廷的地位越来越高,内廷的首领是“大司马”,当大司马领尚书职位时,他在政府里的实际权力就超过了丞相。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内朝和外朝是相对而言的,如丞相等的正规官职属于外朝,汉武帝为削弱相权设立内朝,利用内朝与外朝对峙,并分夺外朝权力.他常常从民间拔擢地位低微的儒学之士作为侍从.汉武帝常常同他们商量朝中大事,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们来自民间,了解民情,对社会的弊端也比较了解;同时,他们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积极进取,支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因此汉武帝对这一批人非常信任,让他们预闻政事,托为心腹之臣,成为汉武帝改革的智囊团.但是他们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也没有固定的官职,有时天子甚至把他们当做宾客看待.但他们经常代表皇帝在朝廷发表意见,有时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在朝廷上与大臣辩论,诘责朝臣,驳得朝廷大臣哑口无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朝廷正式职官系统不同的内朝官系统.这一内朝官系统,当时称为“加官”,有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等名称.除了天子的心腹、亲信和宾客,外朝大臣中为皇帝所信任者,也可以加戴“侍中”等名号在内朝预闻政事,成为内朝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1

有区别,内朝是指定方向,外朝是研究如何执行。

汉武帝放弃自己母族的外戚,转而任用依附性更强的妻族外戚,且不再任用他们为宰相,而是从内朝做起,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一套寒门班子,逐步架空宰相政府。最终目的是在自己这一代建立绝世的功业。只是太成功了,后来竟成为汉家制度,为后世效法。西汉承袭秦国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不过从汉武帝起,这些中央政策出现调整,而到汉光武帝刘秀时,新的政治体制形成。

中央上,三公九卿制度设立对相权有利,必然导致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汉武帝任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而原有的三公九卿成了外朝。王莽时已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和大司空,“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刘秀彻底架空了三公,政事全归尚书台(这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先驱,相当于中朝内朝变成了外朝)。

地方上,西汉汉武帝设司吏校尉,替中央监察地方,又将全国定为十三州,设刺史监察。待到东汉时,刘秀重置刺史制度,检举郡县官员。而到东汉末年,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权,成为军阀割据的领袖,这是刘秀始料未及的。总体上,东汉在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上,都落实西汉的强化君权措施,从制度层面讲皇权更加巩固了,实际效果却完全不是这样。

第2个回答  2019-07-13
外朝是指以丞相为首的官员集团,其权力巨大皇帝如果与其周旋会非常累,故汉发明了内朝制,主要是由宦官与外戚担任,其分摊了丞相的多重权力,丞相权力分化进而使皇权加强,内朝与外朝的区别在于内朝是只对皇帝负责的,外朝则是负责整个国家的治理,对丞相负责,而丞相对皇帝负责,内朝也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了。
第3个回答  2019-07-13
有区别,外朝是由宰相直接的正式官员,而内朝则是皇上的心腹之人,他们大多没有正式官职,刚开始不过是皇上的私人智囊团而已。后来达到了内外制衡,削弱宰相权利的目的。
第4个回答  2019-07-13
区别还是有的,内朝制更为好一点,因为权力很集中,反观外朝制,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用让内朝完全通过才算数,因此很繁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