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思是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扩展资料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赏析:

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孔子用这个成语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3

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是: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生怕赶不上,学到了一点还担心失去。

这句话和《论语十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是孔子教导人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孔子是教导人们学习要有紧迫感,要持之以恒。

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

学习当中要时常温习旧知识来巩固并获得新知识。

扩展资料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4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出自:先秦·及弟子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翻译: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又不谨慎老实,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追赶上了又担心会丢失。”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禹拥有天下,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却是为了黎明百姓。”

扩展资料

《论语·泰伯篇》共计21章,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

节选的章节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这里孔子所讲的话意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传说时代的“舜、禹”,表明对古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发音 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解释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处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示例 秋间又过太湖,游石公、飘渺诸峰……明年将为天台、雁荡之行。~。(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百0六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07
【解释】: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自】:《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示例】:秋间又过太湖,游石公、飘渺诸峰……明年将为天台、雁荡之行。~。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百0六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