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古诗的规则

如题所述

作诗联基本规则(要点)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重点、流水、宽松、数字错位、隔句、句中自对;单首、颔、尾(起、合)联对不可称律;绝句不求对仗。

2、对仗禁忌:①合掌(两联对仗,句式结构一样);②出句与对句意同。
3、相对(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则失对)
4、互粘(前后联平仄同):2-3句、4-5句。(否则失粘)
5、五七变式:五言句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变成七言诗。
6、五言规律:五言1、2、3句之第1、3字不论;第4句之1字不论。
7、七言规律:七言1、3句之1、3、5字不论;第2句之1、5字不论;第4句之1、3字不论。
8、禁出韵:除首句押韵外,单句为仄、偶句平押韵(韵脚,从106韵中选同韵部字)。
9、避上尾:一诗中,单数句(仄声)的上、去、入韵之尾字都应该用上(单一犯上尾)。
10、避重字:同一个字不可在一诗中2次以上使用(叠字词外)。
11、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及句中第2字或第4字‘平’被两侧‘仄’夹持。
12、三平调:如:仄仄平平平,每句最后3个字为平,犯三平连尾病。
13、避三仄:如:平平仄仄仄,每句最后3个字为仄,尾部三连仄。
14、互救:即句中不论的X字位,平仄互换,达到避免孤平、失对、失粘的效果。①句中3-4平仄换救变体。②出句与对句的1-1、3-3平仄互救(也可不救)。③句中1-3平仄互救。④孤平拗救。⑤出句与对句平仄广互救(全仄-全平,此还存有争议)。
15、语法句式结构(五言2.1.2、2.2.1、2.3;七言2.2.1.2、2.2.2.1、2.2.3常用),每联结构相同、各结构式都运用上为最佳(对仗两联结构相异而得章)。
16、佳品:合格律、无毛病;视觉艺术直观美、听觉艺术美、抑扬顿挫、脍炙人口、寓意深、深入浅出。
17、古风:韵不受限,混重深沉,篇幅长、平仄都可用(平脚时,前句为仄;仄脚时,前句平尾,至少两联一换韵),避上尾及重韵。
18、仄韵诗:将平韵诗每句平尾、仄尾与倒数第三个字之仄、平互换位形成。
19、排律:首尾联不对仗,余全对仗。
20、诗的演变格式:共4种结构句式,①五言基本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首句‘仄仄平平仄’, 依照‘相对’规则,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依照‘相粘’规则,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依照‘相粘’规则,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形成完整五言绝句。②将以上五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五律’。③ 将以上五绝前,视平仄而相对加2仄或2平,形成七言绝句。④将七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七律’。或将五律句前对应性加2平或2仄,形成‘七律’。⑤将五律或七律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10句以上,称为‘排律’。 ⑥、以①中4句任何一句开头(首句),依据对粘原则推排,变换形成其他三式。故16篇格式不可死记,只记方法。
21、变格:
基 本 格 式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句1、3与对句1、3互救)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本句1、3互救)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3、4字变体互救)
(出句1与对句1互救)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2、避重韵:不可在同一诗中使用同声母字(如:已用‘生’作韵脚,不可再用上‘声’作韵脚)。
23、避免使用生僻字:影响普及传唱,上口性差。
24、会选韵:根据所表达的内涵,选择不同韵脚字(分为欢快、昂亮、温馨、低沉、忧闷字韵)。
25、通俗新颖: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反应现实社会,避免传统上的无病呻吟(无聊),寓意内涵深,倡导使用新词汇(避免陈旧、官体诗,当然个别传统守旧者不乐意此形式,诗是写给现代人看阅的,古人是看不到,要让现实社会大多人群看懂)。
26、学习过程:学作诗应循序渐进,先学作短‘古风’、再学作‘绝句’、再作‘律’。 下附:泰石编制共享工具 (版权所有,引用必注明来源)
27、近于诗的词:浣溪沙、生查子、木兰花、阳关曲、清平乐、怨回讫、玉楼春、卜算子、定风波、摊破浣溪沙、望江东、忆王孙、渔父、渔家傲、鹧鸪天、一七令。(下篇‘词’,可先预作此部分词)。
28、联律的基本定义:合‘马蹄韵’、对仗、两联平仄相反。
①每句中字位的平仄结构
三言: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1不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3可换位)。
六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可换位)。
注:①多余8字联,根据‘马蹄韵’联律并结合联意加注顿号读,将组合分解成以上格式。
②出句有问题(不合上述规则),对联就会出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7
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根据这一点,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前面说过,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尤其值得注意。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和"万国城头吹尽角")。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例如王勃《滕马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16
要达到每行古诗字数一样,每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其他行的古诗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要一样,题目要和故事所描写的内容相近,要表达出所抒发的情感

写诗词的基本要求
1. 明确立意:在动笔之前,诗人应思考清楚诗歌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对于古诗和现代诗而言,确立主旨是创作的第一步。2. 讲究平仄:在古诗创作中,平仄的运用是基本规则,通常要求平声与仄声的恰当搭配。而现代诗在这方面较为自由,通常不强调平仄。3. 要有韵脚:韵脚的运用能够让诗歌朗朗上口,无论是...

如何作诗词
五言七言要牢记: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这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格律知识不能少:格律是诗词的骨架,学会了它,你的诗词才会更有韵味。多背诵一些经典的诗词,慢慢就能感受到格律的美妙了。广泛阅读:多读多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你的古文素养,还能让你...

诗的格律有哪些要求?
2. 用韵规定:古体诗允许一首诗使用一个或多个韵,甚至换韵,而近体诗每首诗只能使用一个韵,即使是较长的排律也不得换韵。古体诗的偶数句通常押韵,奇数句和偶数句均可押韵。3. 平仄规则:古体诗不讲究平仄,而近体诗则严格区分平仄。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古体诗也开始讲究平仄,但未形成固定规...

作古诗的规则
19、排律:首尾联不对仗,余全对仗。20、诗的演变格式:共4种结构句式,①五言基本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首句‘仄仄平平仄’, 依照‘相对’规则,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依照‘相粘’规则,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依照‘相粘’规则,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形成完整五言绝句。②将以上五绝,...

古诗的基本要求有什么?
有的也称起句、承句、转句、合句。其中的颔联、颈联,也就是34句,56句。这两联要求对仗。4、忌三平尾,三仄尾 每句诗结尾的三个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5、起承转合的结构 把握以上前五点,你写的律诗或者绝句,才可以基本算作格律诗。绝句虽然只有四句,但基本规则也如此。

请懂的说一些古诗五绝,七绝,律诗的规则和禁忌。
三、格律诗讲究粘对。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除了第一联,其它各...

古诗词排律规则
对仗不仅限于诗句的形式,还涉及内容的呼应,能够增强诗句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而粘对规则要求相邻两句的平仄必须相粘,即上句尾字平声,下句尾字应为仄声;上句尾字仄声,下句尾字应为平声。这样的安排使得排律在形式上更加严谨,内容上更加丰富。排律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较为严谨和讲究的...

作诗的基本要领
其次,讲究平仄。在古诗中,平声与仄声的搭配是普遍规则,除了个别立意独特的诗作外,一般都会遵循这一规则。而在现代诗中,平仄的要求相对宽松。再者,要有韵脚。一首诗可以只有一个韵脚,也可以有多个,这样读起来会更加朗朗上口。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韵脚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然,在追求押韵的...

古诗词排律规则是什么
除了首尾两联外,排律的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各句间也需遵守平仄粘对的规则。然而,这种过于严格的限制可能导致作品显得过于死板,难以创作出佳作。排律通常为五言形式,七言排律较为罕见。五言排律源自汉魏六朝时期的五言古诗,是其演变的结果。此外,排律中还有一种名为试帖诗的特殊形式,通常五言六韵或...

做一首古诗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