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排律规则

古诗词排律规则

作诗基本规则: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重点、流水、宽松、数字错位、隔句、句中自对;单首、颔、尾(起、合)联对不可称律;绝句不求对仗。
  2、对仗禁忌:①合掌(两联对仗,句式结构一样);②出句与对句意同。
  3、相对(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则失对)
  4、互粘(前后联平仄同):2-3句、4-5句。(否则失粘)
  5、五七变式:五言句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变成七言诗。
  6、五言规律:五言1、2、3句之第1、3字不论;第4句之1字不论。
  7、七言规律:七言1、3句之1、3、5字不论;第2句之1、5字不论;第4句之1、3字不论。
  8、禁出韵:除首句押韵外,单句为仄、偶句平押韵(韵脚,从106韵中选同韵部字)。
  9、避上尾:一诗中,单数句(仄声)的上、去、入韵之尾字都应该用上(单一犯上尾)。
  10、避重字:同一个字不可在一诗中2次以上使用(叠字词外)。
  11、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及句中第2字或第4字‘平’被两侧‘仄’夹持。
  12、三平调:如:仄仄平平平,每句最后3个字为平,犯三平连尾病。
  13、避三仄:如:平平仄仄仄,每句最后3个字为仄,尾部三连仄。
  14、互救:即句中不论的X字位,平仄互换,达到避免孤平、失对、失粘的效果。①句中3-4平仄换救变体。②出句与对句的1-1、3-3平仄互救(也可不救)。③句中1-3平仄互救。④孤平拗救。⑤出句与对句平仄广互救(全仄-全平,此还存有争议)。
  15、语法句式结构(五言2.1.2、2.2.1、2.3;七言2.2.1.2、2.2.2.1、2.2.3常用),每联结构相同、各结构式都运用上为最佳(对仗两联结构相异而得章)。
  16、佳品:合格律、无毛病;视觉艺术直观美、听觉艺术美、抑扬顿挫、脍炙人口、寓意深、深入浅出。
  17、古风:韵不受限,混重深沉,篇幅长、平仄都可用(平脚时,前句为仄;仄脚时,前句平尾,至少两联一换韵),避上尾及重韵。
  18、仄韵诗:将平韵诗每句平尾、仄尾与倒数第三个字之仄、平互换位形成。
  19、排律:首尾联不对仗,余全对仗。
  20、诗的演变格式:共4种结构句式,①五言基本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首句‘仄仄平平仄’, 依照‘相对’规则,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依照‘相粘’规则,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依照‘相粘’规则,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形成完整五言绝句。②将以上五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五律’。③ 将以上五绝前,视平仄而相对加2仄或2平,形成七言绝句。④将七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七律’。或将五律句前对应性加2平或2仄,形成‘七律’。⑤将五律或七律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10句以上,称为‘排律’。 ⑥、以①中4句任何一句开头(首句),依据对粘原则推排,变换形成其他三式。故16篇格式不可死记,只记方法。
  21、变格:
  基 本 格 式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句1、3与对句1、3互救)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本句1、3互救)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3、4字变体互救)
  (出句1与对句1互救)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2、避重韵:不可在同一诗中使用同声母字(如:已用‘生’作韵脚,不可再用上‘声’作韵脚)。
  23、避免使用生僻字:影响普及传唱,上口性差。
  24、会选韵:根据所表达的内涵,选择不同韵脚字(分为欢快、昂亮、温馨、低沉、忧闷字韵)。
  25、通俗新颖: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反应现实社会,避免传统上的无病呻吟(无聊),寓意内涵深,倡导使用新词汇(避免陈旧、官体诗,当然个别传统守旧者不乐意此形式,诗是写给现代人看阅的,古人是看不到,要让现实社会大多人群看懂)。
  26、学习过程:学作诗应循序渐进,先学作短‘古风’、再学作‘绝句’、再作‘律’。 下附:泰石编制共享工具 (版权所有,引用必注明来源)
  27、近于诗的词:浣溪沙、生查子、木兰花、阳关曲、清平乐、怨回讫、玉楼春、卜算子、定风波、摊破浣溪沙、望江东、忆王孙、渔父、渔家傲、鹧鸪天、一七令。(下篇‘词’,可先预作此部分词)。
  28、联律的基本定义:合‘马蹄韵’、对仗、两联平仄相反。
  ①每句中字位的平仄结构
  三言: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1不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3可换位)。
  六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可换位)。
  注:①多余8字联,根据‘马蹄韵’联律并结合联意加注顿号读,将组合分解成以上格式。
  ②出句有问题(不合上述规则),对联就会出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1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如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
  如果掌握了一般的律诗的规则,写排律只需要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增加的每联需要对仗(也有隔句对,称为扇对)。并且,各句的平仄都要遵守粘对的格式。
第2个回答  2021-04-03
不邀自来,一个律句是什么起什么收,分别看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是平是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句是平起仄收。

至于您问“系统的格律”。我假设您是问:在掌握了律句的前提下,这些律句在一首绝句或律诗当中应该怎样编排。因此,我尽量挑重点部分回答。

另外,本答案只涉及绝句和律诗,而不涉及词的格律。至于格律基础知识当中的平仄、韵部、变格、拗救、对仗等问题,本文暂且略过不表。

简而言之:五言、七言律句,分别有且只有“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种句式。

下面列举七言律句的四种规范句式,五言律句不必列举,每个七言律句减去开头二字,就是五言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句的基本规则是平仄交替:诗句的偶数字位,即七言句的二、四、六字,五言句的二、四字,平仄交替变化。

绝句由四个律句组成,律诗由八个律句组成,律句的排列,不外乎“对”与“粘”的规则。

“对”一般是指两个律句之间,相对应位置的偶数字平仄相反。

“粘”一般是指两个律句之间,相对应位置的偶数字平仄相同。

四个七言律句之间,分别存在“对”和“粘”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从图中不难看出,四个律句之间的关系,即:每一个律句,分别有另外两个律句与之相“对”,而只有另外一个律句与之相“粘”。
其实,图中四个律句的排列顺序,正是一首规范的七言绝句。

接下来,为了便于表述,我们特别规定一下格律诗的排版格式,这个格式简单到只有一句话——两句诗一换行。

每一联(一行)左边的句子是这一联的出句,右边句子是对句。出句与对句之间,必须符合前面提到的“对”的规则,即:两句相对应位置的偶数字平仄相反。见图中红色横线连接。

每一联(一行)的对句,与相邻下一联(一行)的出句,必须符合“粘”的规则。见图中蓝色斜线连接。

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

格律诗第一联的出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因此,所有律句都可以放在诗的第一句,而一旦第一句是平收的律句,则必须和第二句押韵。

每一联对句的尾字是固定韵脚。结合“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这一原则,每一联的对句,必定是平声收尾的律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22
古诗词排律规则:
(1)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
(2)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
(3)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排律的相关知识:
(1)排律,又称长律,是一种扩大了的律诗。排,是排比的意思,排律即是按着律诗的格律则可以一联一联地排比下去。一般是指十行以上合乎律诗规则的近体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的每一联都要求对仗,句法韵律要求与律诗一样严格。押韵也要求用平声韵,每联都押,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2)排律有五言长律与七言长律两种,从格律上看,五言长律是五律的延长,七言长律是七律的延长。排律篇幅以五联十句为基点,长则无限制。可以写到一百多韵,二百多句。例如杜甫的《投赠哥舒开封翰二十韵》,白居易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等。
(3)排律由于格律要求太严,过于束缚思想,因而不容易写好,历来认为杜甫的五言排律写得最好,其它名家名作不多,而七言排律比五言排律更难作。

古诗词排律规则是什么?
古诗词排律规则:(1)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2)排...

古诗词排律规则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其规则与普通律诗基本相同,包括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掌握了一般的律诗规则后,写排律时只需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增加的每联需对仗,称为扇对,也有隔句对。各句的平仄需遵守粘对的格式。排律的结构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增加联...

古诗词排律规则是什么
古诗词排律是一种特殊的律诗形式,它不仅严格遵循律诗的基本规则,如平仄、对仗和押韵,而且在篇幅上做了扩展。排律可以有五韵十句起,到多至五十韵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了首尾两联外,排律的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各句间也需遵守平仄粘对的规则。然而,这种过于严格的限制可能导致作品显得过于死...

七言五言 七律五律的平仄格式。
无论是绝句、律诗还是排律,这一平仄交替的规则都适用。绝句由四句组成,律诗则通常为八句,而排律则可以有多至数十句,每句的平仄结构都严格遵循上述规律。这种平仄结构的应用,使得古诗词在音韵上更为和谐,增强了其艺术魅力。在创作时,诗人会根据情感和意境的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格式,使得诗歌的表达...

古诗词排律规则
排律,属于律诗的一种,规则与律诗基本相同,如平起、仄起;入韵与不入韵等。如果掌握了一般的律诗的规则,写排律只需要在尾联之前再加联,联数不定,不一定是4或8的倍数。增加的每联需要对仗(也有隔句对,称为扇对)。并且,各句的平仄都要遵守粘对的格式。

古诗词的格式有哪些?
三、五言律诗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

关于诗句的排版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 另有一类杂言古诗,诗行里的字数长短相杂,参差不齐。 编辑本段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古体诗 古体...

在古诗中一首诗是几句话?逗号是一句话还是句号是一句话?
有时也用于连接意义紧密的诗句。因此,逗号并不代表一句话的结束,而是诗句内部的停顿或分隔。句号则表示一句诗的结束。古诗的句式和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式有所不同。古诗词中的句子往往更加紧凑和精炼,且常常遵循特定的平仄和押韵规则。这些规则影响了句子的构成和分句的方式。

古诗词的创作都有哪些规则?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规律是什么?
首先是句式上的要求,第一是“齐言”。指的是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需整齐一致,不多不少。第二是对句数做了规定,每首八句的称“律”,即“五律”或“七律”;每首四句的“绝”,即“绝句”,细分为“五绝”和“七绝”两种;而多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