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相见欢》的格律对照的第一句是“中平中仄平平,仄平平” ,我大概能知道一下平和仄,但中是什么意思呢?希望懂得这方面的大师给多一点关于字音这方面的资料,谢谢,还有加分!
我就是要知道下古诗词的声调是怎样的,跟现在的有什么不同的这类知识?,麻烦详解谢谢,介绍些关于这方面的书也好啊。
首先解答“中”字,“中”在词谱中代表该处用字可平可仄,不需考虑其读音。
下面解答字音方面问题,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即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它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对应关系大致为平声对应一声和二声,上声对应三声,去声对应四声,而入声消失。从古音到今音,大致存在以下三个变化,即“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三声”,“平分阴阳”说的是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化成了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两类;“浊上变去”说的是有一类上声字在后来变成了去声;“入派三声”说的是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彻底消失,分别流散到平、上、去三声中。其中“平分阴阳”和“浊上变去”对判断平仄没有影响,而“入派三声”则影响较大,其中派入平声中的入声字,现在就很难判断,需要我们去记忆,但一些地方方言中还保留有入声,这些地区的人判断起来就要方便不少。
古音是怎样,由于古代没有录音设备,所以学者所研究的古音 ,都是在“拟古”,而且往往是韵书上的古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方言仍然如此众多,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并不罕见,所以什么是“古音”,本就没有什么定论,我们实际研究的是读书音。
平仄协调是最主要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现代汉语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追问
我先要问的是"中"是什么呀
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估计楼上两人随便百度一下再粘贴过来当答案~
古诗词的一些格律问题
首先解答“中”字,“中”在词谱中代表该处用字可平可仄,不需考虑其读音。下面解答字音方面问题,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即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它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一二三四声的对应关系大致为平声对应一声和二声,上声对应三声,去声对应四声,而入声消失。从古音...
如何掌握诗词的平仄格律
(一)平仄问题:主要掌握两类,一类叫仄起式,可以贺知章《回乡偶书》为代表;一类叫平起式,可以李白《早发白帝城》为代表。再直接说一点,你就记住这两首诗的平仄,甚至就按它们的格律写。记住些古诗词,写的时候按它们的格律写,这其实是最简便的古诗写作诀窍之一。既然讲到平仄,那你首先应该有一...
关于古诗格律的一些问题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
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
若要涉足旧体诗词,遵循格律是不二法门,格律的严格规定确保了诗文的韵律美感。若忽视格律,仅以“突破束缚”为借口,虽能凑足字数,却失了诗词的精髓。初学者应首先掌握格律,待技艺娴熟后,在适当处适度突破,以求创新。严格遵循诗词格律的声律、韵律,所作诗词读来抑扬顿挫,韵味浓郁,是追求诗词美学的...
关于诗词格律的几个问题
8.词:词就是古代的歌词,前身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而是为音乐所配的文字,最初产生于唐,盛兴于宋,这是被那些写格律诗的诗人拿着入律的诗句到处乱套的结果,套在汉赋上,就产生了律赋;套在歌词上,就产生了律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词,被律化了的歌词。歌词律化以后,就脱离了音乐,形成了与诗歌等同的新型的...
请教一些关于诗词格律的问题!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诗词格律浅谈
受古诗词长时间熏陶和浸润,会对我们的性格有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多愁善感悲天悯人,或怜香惜玉风花雪月,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没错!那是一种情怀。 尤其在文思泉涌,诗兴大发之际,我们会把自己想象成翩翩君子或者婀娜千金,穿越到古代,赋诗填词。每当此时,苦于对古诗格律平仄的一知半解,往往...
关于格律诗的“孤仄”问题
“孤仄”并非古诗词联的禁忌,直到现代某些学者将其视为孤平。由于律诗通常遵循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因此“孤仄”对合律并无妨碍。从仄起的基本句式变通来看,(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只要首位改为平声,就会产生“孤仄”;前句单将第三位改仄为平,则产生“两...
古诗词格律问题请教
先确定一下律诗的正格(以五律为通例),共四种:A句式:仄仄平平仄 B句式:平平仄仄平 C句式:仄平平仄仄 D句式:平仄仄平平 十、拗救 所谓的“拗”是指在诗句中某字不合正格的格律,“救”就是在发生了“拗”之后在另一位置进行补救的措施,有的拗是不可救的,有的是可救的,有的是救...
关于古诗词的平仄问题
“拍”、“说”都是入声字,算仄。例如上海话读phak、sek,短促且有入声韵尾。北方话、普通话入声消失,音调都变了,所以比较难区分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