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最弱的朱元璋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当时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比朱元璋大多了,为何朱元璋能赢,不靠谱啊?

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残酷镇压,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自然灾害,活不下去的农民只得反抗,各地相继爆发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运动,朱元璋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红巾军,并迅速的成长为一名将领。
虽然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但是,濠州城中的将领并不团结,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事情经常发生,对此非常厌烦的朱元璋决定自己另起炉灶,开创一番新局面,回到家乡募兵的朱元璋受到了徐达、郭英、汤和等儿时伙伴的追随,从此,朱元璋成为元朝末年可独霸一方的诸侯。
陈友谅剧照
但是,朱元璋的实力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相比,还是比较的弱小,渡江之处,朱元璋仅仅占有西起滁州到芜州,东起镇江到溧阳的一小片地区,论财富,他不如占据江浙地区的张士诚,论军事,他不如陈友谅,然而,取得最后胜利的却是一开始实力弱小的朱元璋,这是为什么呢?小冷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朱元璋自始至终都坚持反抗元朝统治者的旗帜。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元朝末年,天下民众都希望元朝能够被推翻,成为小明王的臣子之后,他就接受了“反元复宋”的口号,竖起了“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帜,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作战的时候,他依然没忘反元。
纵观陈友谅、张士诚两人,在起义之处,他们也以反元为己任,但是,当陈友谅杀主称帝以后,他就不再反抗暴元了,而是想要集中力量消灭朱元璋。对于张士诚,别说反元了,他更是投降元朝,甚至帮助元朝消灭宋政权,也因此,很多的民众都不再支持陈友谅、张士诚,而是支持,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也没有辜负当时民众的期望,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北上攻元,并最终消灭了元朝。
二、朱元璋严于军纪,并狠抓军队的训练,使得其部下的作战能力瞬速增强。无论是招募到的农夫,还是接纳的降军将士,朱元璋都对其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亲自检阅、督促。
在军纪这方面,朱元璋更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朱元璋强调“严号令以缉贪暴,将士不事剽掠,违令者一概军法处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攻打婺州时,朱元璋的亲随黄某掠夺民财,朱元璋将其斩首。
相比之下,陈友谅的部队军纪涣散,他的部下邓克明兄弟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以贼人称之”。张士诚的部下更是奇葩,大都以争夺官位、钱财为己任,每当有战事发生,他的部下“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打到后期,陈友谅、张士诚的部队自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当然,朱元璋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和他知人善用、礼善下士也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谋士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猛将的辅佐,朱元璋不成功都难。
元末农民起义,始于公元1351年五月的刘福通(其实浙江的方国珍还要早,只是孤军影响不大罢了)。刘福通以红巾军起义于河南颖川,义旗一举,天下苦元已久,于是纷纷揭杆而起——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
几年之后的公元1356年,黄河以南基本上已是汉人天下: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将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而此时继承已死的郭子兴队伍的朱元璋,则兵不过区区二、三万,地仍然局处于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
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将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愿意投靠谁,否则得赶紧抓住时机抢地盘。老朱如今有点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这乱世当中,碰碰大运。可是在乱世中闯,得有地盘和人马。自己现有的地盘太小了,而且穷得快吃不上饭了,就这穷地方,怎么扩充人马呀。然而抢地盘,又向哪儿抢:北面是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刘福通,黑压压横亘在中原,元朝军队全靠他挡住,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自己施展的地方。东面沿海一带,是张士诚的地盘,西面则是徐寿辉,以自己现在这点力量,跟谁抢呀!
朱元璋不愧是有眼光的,他发现元朝的势力最弱的是在南方,而南方现在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地方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这块地方,人口众多,物产丰饶,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拿下这块地方,自己的势力立刻就能倍增,和人抢天下的资本也就大大增加喽。
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这就是朱元璋全部的抗元历史。以后他就一直在南方和徐寿辉(后来是陈友谅)打,和方国珍打,和张士诚打。总之,一直在和汉人打,而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如果说,元朝在黄河以南有100万军队的话,朱元璋抗击和消灭的至多不过十分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3
因为朱元璋制定的方针很正确,那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时,元末天下混乱,农民起义四起,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多如牛毛。朱元璋作为众多割据势力的一支,实力还不是特别强大。“高筑墙”就是加强根据地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以保卫自己的地盘;“广积粮”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毕竟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缓称王”则是不要急于称王称帝,因为在自身实力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贸然称王称帝,只会有树大招风的效果,使自己成为其他割据势力攻打的对象。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核心精神就是不当出头鸟,闷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就什么都有了。
第2个回答  2019-01-23
说起朱元璋灭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在同时代的起义军里,朱元璋消灭的元朝军队是最少的。元朝虽然被明朝取代,但它并非亡于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双方同时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19-01-23
不在于原来谁的实力强大。长征时蒋介石的实力要强大许多倍吧?最后还是败了,也是同样道理。
第4个回答  2019-01-23
朱元璋统一中国遇到的对手都不弱,主要有3个,汉军陈友谅,东南边的张士诚,还有已经统治中国有九十多年的元政府。尤其是陈友谅,最巅峰时军队有60多万,比元政府军队还多(说出来别怀疑,那时候元政府军队还不到40万!),朱元璋军队有20万左右,张士诚10万左右。在朱元璋眼里,对手只有一个陈友谅,杀伐果断不下朱元璋,文韬武略不输朱元璋,只有一点不及朱元璋,人才!朱元璋手下的常遇春,徐达,李善长,刘伯温,文臣武将等等,人才济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