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学校》翻译,急求!!

如题所述

[原文] 学校,所以养士也。……
[译] 学校是一个造就人才的地方。

[原文]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於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於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於草野之间,於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译] 上古三代以后,天下的是是非非都来自于朝廷。君主所推崇的,人人都认为它正确;君主厌弃的,大家都口诛笔伐而唯恐不及。像记账、采购、搞活动、抓治安这些具体事务,都交给基层干部去处理。在这种环境之下,偶尔也会出个把人才,于是大家都觉得学校没什么用处。其实他们所谓的“学校”,只是一个混文凭、争课题的地方,人人利欲熏心,总是以执政党的好尚来指引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实在没什么关系。而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都是自学成材,跟世人所谓的“学校”也没啥关系。所以,所谓学校“造就人才”这种话,基本上就是扯蛋!

[原文]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於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译] 东汉的时候,全国有大学生三万人。他们议论国事既尖锐又深刻,不替既得利益集团开脱。当时的高干们都很怕被他们议论。宋代的时候,大学生们跪在国务院门前,击鼓请愿,要求正直的李纲同志出来主持工作。——上古时代的那种学校遗风,也只有在这两个例子里可以看到点儿影子。如果当时的执政者能把学生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加以改正,那么邪气就要被正气压倒,“三讲”里面的“讲正气”也就实现了!君主平正国家才能屹立。但是很多人却把东汉、宋代大学生这些事情看成是亡国之兆,却不知道国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打压言论、拘禁异议人士造成的,而这些举动,都是对学校追求真知真理的传统的一种破坏,怎么能怪学生们故意捣乱呢?

[原文] 嗟乎!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於君。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学校之法废,民蚩蚩而失教,犹势利以诱之。是亦不仁之甚,而以其空名跻之曰「君父,君父」,则吾谁欺!
[译] 妈的!天生出这么些老百姓,把对他们教育和养育的责任托付给君王。可是,配给田亩的制度荒废以后,老百姓自己买地谋生,而君王还要强征赋税来骚扰他们;义务教育名存实亡了,老百姓失去教育机会,而君王还要用学历、职称这些名利来诱惑他们。这岂不是太没良心了?可是君王还要攥着个虚名,称什么“君父、君父”的,你骗谁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