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君子喜欢音乐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小人喜好音乐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用道德修养来控制私欲,就会快乐而不悖乱;用满足私欲来忘却道德修养就会受到迷惑而不快乐。

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乐论》。

原文: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译文:所以音乐推行后人们的志向就会高洁,礼制遵循后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要使人们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没有什么比音乐更好的了。

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淫乱;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人们娱乐的。金钟石磬琴瑟管箫等乐器,是用来引导人们修养道德的。音乐推行后民众就向往道义了。所以音乐是治理人民的重大工具,但墨子却反对它。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天、天命、天道的问题一直是先秦时期各家关切的问题。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

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

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5

1、译文

君子喜欢音乐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小人喜欢音乐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用道来控制欲望,就会喜乐而不悖乱;欲望过分而忘记了道,就会迷惑而不快乐。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金石丝竹之声,是用来引导道德的。

2、原文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

3、出处

出自于《荀子·乐论篇》

扩展资料

1、作品简介

《荀子·乐论》是《荀子》中的一篇,是荀子对音乐及其有关问题的论述。荀子认为,音乐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

而那些淫声、奸声的坏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是乱世的征兆。荀子还指出音乐与礼发挥功用的形式是不同的,音乐能使人沟通,礼则使人有区别。

2、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0

释义:君子喜欢音乐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小人喜好音乐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用道德修养来控制私欲,就会快乐而不悖乱;用满足私欲来忘却道德修养就会受到迷惑而不快乐。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乐论》。

原文节选: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白话译文: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琴、瑟来使人们心情快乐。拿着盾牌斧头等舞具来跳舞,用野鸡毛和牦牛尾等舞具做装饰,用石磬、箫管来伴奏。所以那乐声的清朗像天空,广大像大地,那舞姿的俯仰旋转又和四季的变化相似。

所以音乐推行后人们的志向就会高洁,礼制遵循后人们的德行就能养成。要使人们耳聪目明,感情温和平静,天下都安宁,没有什么比音乐更好的了。

用道义来控制欲望,那就能欢乐而不淫乱;为满足欲望而忘记了道义,那就会迷惑而不快乐。所以音乐是用来引导人们娱乐的。金钟石磬琴瑟管箫等乐器,是用来引导人们修养道德的。音乐推行后民众就向往道义了。所以音乐是治理人民的重大工具,但墨子却反对它。

扩展资料:

赏析:

“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是荀子对音乐及其有关问题的论述。荀子认为,音乐在教化中有巨大的作用,“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

而那些淫声、奸声的坏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是乱世的征兆。荀子还指出音乐与礼发挥功用的形式是不同的,音乐能使人沟通,礼则使人有区别。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12
首先纠正您的错误,这句话应该是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意思是:君子喜欢音乐是为了提高道德修养,小人喜好音乐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用道德修养来控制私欲,就会快乐而不淫乱;用满足私欲来忘却道德修养就会受到迷惑而不快乐。乐:读音乐的乐,道:道德修养,欲:欲望。这段话出自《荀子》(乐论篇第二十)。《乐论》主要论述的是音乐对陶冶性情、净化民风方面的积极作用。文章开篇即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意思是说音乐是表达人们喜乐情感的,是人的情性中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您问的这段话是这篇文章的第八段,这段是: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馨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形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大解:君子喜欢自然规律,而小人喜欢自己的欲望,君子以自然规律来制约自己的欲望,那样既得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且还不会混乱,小人只知道自己的欲望而忘了自然规律,就会迷惑,就不会有快乐感觉。

希望能帮助到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