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汉到元朝中枢机构的演变

如题所述

秦朝:实行 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削弱宰相的权力,形成内外朝。
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北宋:相权一分为三,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元朝:中书省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中枢机构是伴随着君主处理国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君主专制的需要而演变,他在处理国家事务中有很大的作用,中枢机构权力的运行,可以在治理国家的决策上更加民主化,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还可以有限的限制君主滥用权力。但是,中枢机构的存在却是君主专制的阻碍,随着我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枢机构的权力在不断的弱化,以满足君主专制的需要。
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中枢机构部分
秦朝——三公九卿制
内容: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权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处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汉朝——设立中朝
内容:秦朝和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文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等官职,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汉武帝让身边侍臣参与军国机要,形成中朝负责决策;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度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
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成熟
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宋朝——宰相权力的削弱
内容: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元朝——以中书省为主的中枢权力机关
内容: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愈来愈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内容: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个替皇帝批改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清朝——军机处
内容: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但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里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且君主专制加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