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堂会审”是哪“三堂”?有什么由来?

如题所述

在一些作品中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三堂会审。比如《玉堂春》就专门有一段是三堂会审。除了这一部,还有很多也是提到的了,只是可能那个时候在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看到三堂会审,我们知道是要对这个人进行审判。但是三堂到底是什么,想必有的人就不认识了。

事实上,三堂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三堂别名又叫三法司,最初创建于唐朝。而在明朝时代之前的三堂分别指刑部、大理寺以及御史台的三个衙门。但是在明朝时代以后,因为废除了御史台,所以三堂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变成了都察院,也就是说三堂变成了刑部、大理寺以及都察院。而三堂会审就是这三个部门的老大进行审判举行的会议。

因为三堂会审的特殊性,并不是什么案件都由它管。三堂会审因为决策人的地位都很高,所以如果是芝麻大小的事就根本轮不到它管,三堂会审管的,是那种非常敏感的事情,不能够轻拿轻放的事情。总结起来,大概是有三种案件才能轮到这个大佬的出场。

第一种,大型奸佞案件。会被称为是这种案件,他们要么是权势滔天、要么人脉宽广、要么政治权利高大、要么在朝廷的权力错根盘结、要么是皇帝身边的小红人。因此要对这些人进行判罪,绝对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所以这个时候就只有三堂会审能够对他们进行定罪。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人经历过,如刘瑾,魏忠贤以及严嵩等等。

第二种,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件。这类型的案件的犯人可能权力、能力、人脉没有像上一类案件的人一样大,但是这种类型的案件是属于比较复杂的,而且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因为会为了不进一步影响社会,想要快速了结案件,就会选择三堂会审。

第三种,谋反。在这三种案件之中,最为严重的不外乎是第三种案件了。毕竟在以前的封建时代,最为专制。只要是沾上了一点儿边边,就算是侥幸不死也绝对会脱一层皮。就像是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僧人本是打算纠结造反的,但是被人知道了,还没动手就被端了送进三堂会审了。至于后果如何,可想而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5
唐到明朝三堂为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明朝后御史台被废除,三堂就变为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堂会审是为了处理那些非常敏感的事情不能轻易定案的事情而建立的。
第2个回答  2020-07-25
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共称”三堂会审“,从我国古代审判、监察制度开始,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视为制约系统。
第3个回答  2020-07-25
在明清,三堂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堂又叫三法司,始于唐朝。在明清以前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个衙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