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庶砍断种植前要晾吗

如题所述

    新鲜种苗含水量高,需要晒种。晒种时先把较老的叶鞘剥去,留下嫩的叶鞘,阳光下晒2-3天。晒种可以提高温度,促进酶的活动,加速种苗内蔗糖分的转化,增强呼吸作用,打破种苗的休眠状态,促使种苗尽快萌发。

          甘蔗,(学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种植方式

        整地、开植蔗沟

1、整地:

整地是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同时, 整地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
  深耕是增产的基础。甘蔗根系发达,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深耕是一个总的原则和要求。具体深耕程度必须因地制宜,视原耕作层的深浅,土壤性状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坏原来土壤层次, 并应结合增施肥料为宜。

甘蔗整地

 早耕能使土壤风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及时翻耕。早耕对于稻后种蔗的田块更为重要。
  

2、开植蔗沟

开植蔗沟使甘蔗种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常规蔗沟:

蔗沟的宽窄、深浅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要平。

抗旱高产蔗沟:

环山沿等高线开沟,深沟板土镇压,沟深40厘米,沟底宽25厘米,沟心距100厘米,用下沟的沟底潮土覆盖上沟的种苗。覆土6.6厘米,压实。


施肥

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所以在整个生长期中, 施肥量的多少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确掌握施肥技术,做到适时、适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满足甘蔗对肥料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甘蔗施肥

1、甘蔗的需肥量:
  据研究,每生产1吨原料蔗,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P2O5)1-1.5公斤, 钾素(K2O)2-2.5公斤。

2、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

甘蔗各生育期对养分吸收总的趋势是苗期少,分蘖期逐渐增加,伸长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减少。

3、施肥原则:

根据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制定出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适时分期追肥”。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则甘蔗容易长成:头重脚轻,上粗下细,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则后劲不足,形成“鼠尾蔗”,影响产量。

重施基肥:

肥料主要是有机肥、磷、钾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甘蔗对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甘蔗对钾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占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钾素可供后期所需。所以钾肥宜早施,量少时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时,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施用。

分期追肥:

按照甘蔗的需肥规律,追肥的施用原则可概括为“三攻一补、两头轻、中间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蘖肥、攻茎肥。“一补”就是后期补施壮尾肥。“两头轻”指苗期、伸长后期施肥量要少,“中间重”指伸长初期施肥量要多。


下种

1、精选种苗

块选:

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绵蚜虫)的新植蔗作种。因为新植蔗生长后劲足,蔗梢中可溶性养分较多,蔗芽萌发力强。如果种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种。选好留种田后,应加强甘蔗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播种后蔗芽萌发生长。

甘蔗选苗

株选:

在砍收时进行株选。选择直立、茎粗、未开花的蔗株作种;剔除混的品种,以保证良种的纯度。

留种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种苗充足的留梢头苗30-50厘米; 种苗欠缺的留半茎作种;需要进行加速繁殖的良种则留全茎作种。留梢头苗作种时, 应把生长点(俗称鸡蛋黄)砍去,以免堆放期间生长点继续生长, 消耗养分或下种后只是顶芽芽长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长受到抑止,不能萌发成苗。

2、砍种

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种苗由于含蔗芽数目的不同而有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产上普遍采用双芽苗,很少采用单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关系,一般上位芽先萌发, 上位芽萌发后会诱发生长素的产生,对下位芽的萌发起抑止作用。导致萌芽不整齐。这种现象,芽数越多越严重。

单芽苗:虽然不存在“顶端优势”的影响,但由于芽的两端都有切口,易干旱失水和受病虫危害,也很少采用。

双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影响不象多芽苗那样严重, 且种苗中间有一个完整的节间,不象单芽苗那样容易失水和受病虫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较整齐。因此生产上普遍采用。梢头苗的节间短,芽较密,可采用3-4个芽为一段。

砍种方法:从芽下部节间2/3处砍断,因为蔗芽萌发所需水分和养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节间供给的。坎种时,芽向两侧,一刀断,不要砍裂蔗种。

3、种苗处理

包括晒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减少病虫害。用储藏过一段时间的蔗茎或中、下段蔗茎作种时,种苗处理尤其重要。

晒种:

新鲜种苗含水量高,需要晒种。晒种时先把较老的叶鞘剥去,留下嫩的叶鞘,阳光下晒2-3天。晒种可以提高温度,促进酶的活动,加速种苗内蔗糖分的转化,增强呼吸作用,打破种苗的休眠状态,促使种苗尽快萌发。

浸种:

浸种使种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种苗从相对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促进种苗的萌发。生产上主要采用清水浸种和石灰水浸种两种方法。清水浸种以流水为好, 常温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种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捞起,剥叶、砍种。

石灰水浸种用2%的浓度,浸12-24小时, 茎基部的种苗浸种时间可延长至36-48 小时。总的原则是:种苗嫩,温度高时浸种时间短些,种苗老,温度低时,浸种时间长些。石灰水浸种能够杀死部分粉介壳虫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较多,蔗区一般采用堆集法和堆肥法两种。 堆集法是把种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发热来提高堆内的温度,从而促使种苗萌发。效果较好的是堆肥法,具体做法是: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铺上一层大约10厘米厚的半腐熟的厩肥, 然后放一层20-25厘米厚的种苗,接着放一层厩肥, 再放一层种苗,如此堆3-4层,堆高大约1米,堆长和宽大约1.3米,在堆的四周盖一层10厘米厚的厩肥,再用稻草、蔗叶、泥浆或塑料薄膜覆盖, 以保持堆内的温度。堆肥湿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团为度。封堆后需要经常检查堆内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热乎但又不烫手为度。催芽程度以“根点突起,芽呈鹦哥嘴状”即可。注意避免“胡须根”,催芽所需时间大约是3-5天。催过芽的种苗,下种时蔗田要保持湿润,如果土壤干旱, 已萌发的根和芽会失水干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甘蔗催芽

4、下种期

依下种期的不同而分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为春植蔗, 滇西南蔗区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种期:一般表土10厘米内的温度稳定在10℃以上即可下种。

适期早种,是保证甘蔗高产的重要措施。早春季节温度相对低一些, 种根先于蔗芽萌发,为幼苗的前期生长打下了基础。同时,早种能够早生快发, 充分利用高温多湿的生长季,延长生长期,增加株高和茎粗,为高产创造条件。

5、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与甘蔗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如种植过稀则有效茎数少,产量不高; 过密则株弱茎细,死茎增多,蔗糖分低,亩产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依靠母茎,充分利用早期分蘖”。 因为母茎和早期分蘖的成茎率高(分别占有效茎数的70-80%和20-30%),单茎重,糖分高。

下种量是合理密植的具体措施。下种量的多少要因气候、 品种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确定。一般来说,气温高,水肥条件好的,下种量可少一些,反之则多一些;茎细、直立的品种可密一些,反之则稀。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是获得高产的条件之一。但是往往由于种苗的选择或处理不当, 下种期不适,下种技术粗放,气候失调或病虫危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缺苗。所以, 必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补苗时期:在萌芽基本结束,蔗苗长出3-5片真叶时, 发现缺株断行达50厘米以上的就要及时补苗。

补苗用种苗来源:

①用假植苗来补, 即在蔗沟两端或田边按下种量的5%多播一些蔗种,以备补苗之用。

②用预育苗来补;

③移密补稀;

④挖不留宿根的蔗蔸来补。补苗技术:挖苗带土,剪去半截叶片,浇足定根水。
  

2、间苗定苗

目的:拔除过多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使蔗株分布合理,生长健壮。

除蘖原则:可归纳为“五去五留”,即: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迟留早,去病留健,去浅留深。在操作上需要“稳”、“狠”相结合。“稳”就是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留有余地。即根据甘蔗生长状况和水肥管理水平,确定每亩有效茎数。在这个基础上多留10-15%的苗, 同时大体上计算出每1米行长应留的苗数。狠”就是在确定了应留的苗数后,应坚决间掉多余的分蘖, 以免白白消耗养分,影响生长。

间苗时间:一般在分蘖末期到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进行。

3、中耕、除草和培土

除草:

甘蔗在封行之前,杂草容易生长,消耗养分遮盖蔗苗, 所以要及时进行蔗田除草。一般结合中耕培土,以手工操作进行。 常用除草剂有“西马津”和“阿特拉津”等,每亩用200-250克兑水50-75 公斤在甘蔗出苗之前喷雾处理土面,效果不错,药效长达3-4个月,喷药1次就可解决苗期的杂草问题。

培土:

培土是甘蔗栽培上一项必须而又繁重的田间管理工作。一般要求进行三次。

小培土:在幼苗有6-7片真叶,出现分蘖时进行。培土高约3厘米有助于根系发育和促进早期分蘖的作用。

中培土:在分蘖盛期,蔗株开始封行时进行。培土高约6厘米,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大培土:在伸长初期进行,培土高度20-30厘米。

作用:

①让基部节与土壤接触,诱发新根长出,形成更加庞大的根系,增强吸收能力, 促使地上部分迅速伸长;

②抑止后期分蘖的发生和防止倒伏。注意事项:将基部脚叶打掉, 使根点与土壤接触。培土还能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并结合施追肥进行。

4、灌溉和排水

甘蔗的需水规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总的需水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 因此蔗田应分别保持“润--湿--润”状态。云南气候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长前期,需水量虽少, 但应加强灌溉。伸长期时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云南有80%多的蔗地没有灌溉条件。甘蔗不耐涝,蔗田积水会引起烂根,需及时排水。

甘蔗灌溉

5、剥叶和防倒

剥叶:随着蔗茎的伸长,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在甘蔗生长后期打去枯黄脚叶,有增产、促熟、增糖的作用。在湿热蔗区, 剥叶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气根和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减轻鼠害和病虫危害。不打脚叶的情况:由于打脚叶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土壤水肥蒸发量大。 所以干旱地不宜打脚叶,以利保水防旱;留种田不宜打脚叶,保证蔗芽不受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8

甘庶砍断种植前不需要晾的,可采用石灰水或药物浸种消毒。

种苗处理:
    1、砍种:要求砍成双芽段,砍种时注意不要砍坏蔗芽和砍破种苗两端切口。
    2、浸种: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消毒:用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5~10分钟,可防凤梨病的发生。

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
    2、开蔗沟行距:坡地0.9~1米、水田1.1~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土。

二、种植
    1、施足基肥:种植时亩施复合肥80~100斤,有腐熟的农家肥混施更好。
    2、下种前,结合施放基肥,每亩施放3%呋南丹6~8斤或特丁磷6~8斤,防地下虫危害种苗,确保发芽率。
    3、下种: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亩用种苗约1400斤,每米下种芽数要保证达10~12个有效芽。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
    4、开排水沟:水田种的在蔗田周围开通排水沟,田块较大的还要开十字沟,确保蔗田雨后不积水,防止蔗种浸坏变质影响萌芽率。
    5、除草:甘蔗种植后1~2天,需进行地面封草处理,即亩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地面防杂草。

三、苗期管理:

    种后加强蔗田的管理,一要防蔗田积水,一要防人畜残踏。

    甘蔗齐苗3~5叶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施肥,亩施尿素10~15市斤,以促进蔗苗健康生长。

    蔗苗开始分蘖时,每亩用高效杀虫剂全面喷杀一次,防止苗期螟虫危害。

注:

资料来源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网。

{73CA068B-FA16-417A-A576-12ED46C8BB56}

第2个回答  2016-03-24
要的
留种的蔗茎具有忌冻,忌热,忌干,忌湿和容易烂种等特点。在长江以南省区,只须在辅垫湿沙的室内竖贮即可安全越冬。而北方的隆冬气温骤降,滴水成冰,蔗种必须进行深藏冬贮。方法有两种。
  (一)窖贮
  选择土层深厚,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挖窖。窖深1米以上(依蔗茎高度选定窖的深度)蔗茎10根1捆,依次竖排入窖。蔗种除竖排贮窖外,也可选用头尾交错横卧排窖,窖底以“井”字形摆放好砖块,使窖内蔗茎凌空码垛。无论竖排或横卧贮窖,一般每隔1米坚放一个直径8-10公分的塑胶管,(内系一支湿度计)以利观测温度和通风换气。如遇窖土过干,蔗根要先用2%浓度的石灰水清液浸湿后排窖。窖面初期只须盖些蔗叶或草苫,上冻后再覆土30-50厘米厚,盖土后的窖顶呈龟背形或屋脊形,同时封闭通气孔。雪后要及时扫雪,以防雪水渗窖引起烂种。次年终霜后,应尽早开窖催芽育苗。
  (二)沟贮
  用全茎或蔗梢留种的亦可进行沟贮,其沟的深度与蔗茎或蔗梢的高度相等,沟底要求平整松软,蔗种倾斜排放。沟顶盖苫及覆土可参照上述窖贮方式进行。无论窖贮或沟贮,温度均以6度为最适,要求不低于4度,4度以下易受冻害,高不过8度,8度以上易伤热,10度始发气生根。蔗种因甜味浓烈,极易招惹蚂蚁、蝼蛄和老鼠为害,冬贮最好在沟,窖底及四周撒些绿矾或在蔗茎封顶后用敌敌畏或甲铵磷喷洒一遍,效果很好。次年开春天气好转,要分次减少覆土,以利通风增温。

  甘蔗种植方法:

  1、精选种苗
  块选:
  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绵蚜虫)的新植蔗作种。因为新植蔗生长后劲足,蔗梢中可溶性养分较多,蔗芽萌发力强。如果种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种。选好留种田后,应加强甘蔗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播种后蔗芽萌发生长。
  株选:
  在砍收时进行株选。选择直立、茎粗、未开花的蔗株作种;剔除混的品种,以保证良种的纯度。
  留种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种苗充足的留梢头苗30-50厘米; 种苗欠缺的留半茎作种;需要进行加速繁殖的良种则留全茎作种。留梢头苗作种时, 应把生长点(俗称鸡蛋黄)砍去,以免堆放期间生长点继续生长, 消耗养分或下种后只是顶芽芽长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长受到抑止,不能萌发成苗。
  2、砍种
  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种苗由于含蔗芽数目的不同而有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产上普遍采用双芽苗,很少采用单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关系,一般上位芽先萌发, 上位芽萌发后会诱发生长素的产生,对下位芽的萌发起抑止作用。导致萌芽不整齐。这种现象,芽数越多越严重。
  单芽苗:虽然不存在“顶端优势”的影响,但由于芽的两端都有切口,易干旱失水和受病虫危害,也很少采用。
  双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影响不象多芽苗那样严重, 且种苗中间有一个完整的节间,不象单芽苗那样容易失水和受病虫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较整齐。因此生产上普遍采用。梢头苗的节间短,芽较密,可采用3-4个芽为一段。
  砍种方法:从芽下部节间2/3处砍断,因为蔗芽萌发所需水分和养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节间供给的。坎种时,芽向两侧,一刀断,不要砍裂蔗种。
  3、种苗处理
  包括晒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减少病虫害。用储藏过一段时间的蔗茎或中、下段蔗茎作种时,种苗处理尤其重要。
  晒种:
  新鲜种苗含水量高,需要晒种。晒种时先把较老的叶鞘剥去,留下嫩的叶鞘,阳光下晒2-3天。晒种可以提高温度,促进酶的活动,加速种苗内蔗糖分的转化,增强呼吸作用,打破种苗的休眠状态,促使种苗尽快萌发。
  浸种:
  浸种使种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种苗从相对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促进种苗的萌发。生产上主要采用清水浸种和石灰水浸种两种方法。清水浸种以流水为好, 常温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种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捞起,剥叶、砍种。
  石灰水浸种用2%的浓度,浸12-24小时, 茎基部的种苗浸种时间可延长至36-48 小时。总的原则是:种苗嫩,温度高时浸种时间短些,种苗老,温度低时,浸种时间长些。石灰水浸种能够杀死部分粉介壳虫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较多,蔗区一般采用堆集法和堆肥法两种。 堆集法是把种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发热来提高堆内的温度,从而促使种苗萌发。效果较好的是堆肥法,具体做法是: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铺上一层大约10厘米厚的半腐熟的厩肥, 然后放一层20-25厘米厚的种苗,接着放一层厩肥, 再放一层种苗,如此堆3-4层,堆高大约1米,堆长和宽大约1.3米,在堆的四周盖一层10厘米厚的厩肥,再用稻草、蔗叶、泥浆或塑料薄膜覆盖, 以保持堆内的温度。堆肥湿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团为度。封堆后需要经常检查堆内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热乎但又不烫手为度。催芽程度以“根点突起,芽呈鹦哥嘴状”即可。注意避免“胡须根”,催芽所需时间大约是3-5天。催过芽的种苗,下种时蔗田要保持湿润,如果土壤干旱, 已萌发的根和芽会失水干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4、下种期
  依下种期的不同而分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为春植蔗, 滇西南蔗区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种期:一般表土10厘米内的温度稳定在10℃以上即可下种。
  适期早种,是保证甘蔗高产的重要措施。早春季节温度相对低一些, 种根先于蔗芽萌发,为幼苗的前期生长打下了基础。同时,早种能够早生快发, 充分利用高温多湿的生长季,延长生长期,增加株高和茎粗,为高产创造条件。
  5、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与甘蔗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如种植过稀则有效茎数少,产量不高; 过密则株弱茎细,死茎增多,蔗糖分低,亩产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依靠母茎,充分利用早期分蘖”。 因为母茎和早期分蘖的成茎率高(分别占有效茎数的70-80%和20-30%),单茎重,糖分高。
  下种量是合理密植的具体措施。下种量的多少要因气候、 品种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确定。一般来说,气温高,水肥条件好的,下种量可少一些,反之则多一些;茎细、直立的品种可密一些,反之则稀。
第3个回答  2016-03-23
贮藏甘蔗要注意控制温湿度。
  温度的控制:一般要求温度控制在10度以下,最适宜的温度是9度左右。贮藏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并需要定期观察贮藏地点的温度变化。因为如果贮藏温度太高,不仅贮藏时间短,而且甘蔗容易腐烂霉变,不宜食用。
  湿度的控制:贮藏地点注意不要有积水,但也不能过于干燥。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50%左右。
  留种的蔗茎具有忌冻,忌热,忌干,忌湿和容易烂种等特点。在长江以南省区,只须在辅垫湿沙的室内竖贮即可安全越冬。而北方的隆冬气温骤降,滴水成冰,蔗种必须进行深藏冬贮。方法有两种。
  (一)窖贮
  选择土层深厚,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挖窖。窖深1米以上(依蔗茎高度选定窖的深度)蔗茎10根1捆,依次竖排入窖。蔗种除竖排贮窖外,也可选用头尾交错横卧排窖,窖底以“井”字形摆放好砖块,使窖内蔗茎凌空码垛。无论竖排或横卧贮窖,一般每隔1米坚放一个直径8-10公分的塑胶管,(内系一支湿度计)以利观测温度和通风换气。如遇窖土过干,蔗根要先用2%浓度的石灰水清液浸湿后排窖。窖面初期只须盖些蔗叶或草苫,上冻后再覆土30-50厘米厚,盖土后的窖顶呈龟背形或屋脊形,同时封闭通气孔。雪后要及时扫雪,以防雪水渗窖引起烂种。次年终霜后,应尽早开窖催芽育苗。
  (二)沟贮
  用全茎或蔗梢留种的亦可进行沟贮,其沟的深度与蔗茎或蔗梢的高度相等,沟底要求平整松软,蔗种倾斜排放。沟顶盖苫及覆土可参照上述窖贮方式进行。无论窖贮或沟贮,温度均以6度为最适,要求不低于4度,4度以下易受冻害,高不过8度,8度以上易伤热,10度始发气生根。蔗种因甜味浓烈,极易招惹蚂蚁、蝼蛄和老鼠为害,冬贮最好在沟,窖底及四周撒些绿矾或在蔗茎封顶后用敌敌畏或甲铵磷喷洒一遍,效果很好。次年开春天气好转,要分次减少覆土,以利通风增温。

  甘蔗种植方法:

  1、精选种苗
  块选:
  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绵蚜虫)的新植蔗作种。因为新植蔗生长后劲足,蔗梢中可溶性养分较多,蔗芽萌发力强。如果种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种。选好留种田后,应加强甘蔗生长后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播种后蔗芽萌发生长。
  株选:
  在砍收时进行株选。选择直立、茎粗、未开花的蔗株作种;剔除混的品种,以保证良种的纯度。
  留种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种苗充足的留梢头苗30-50厘米; 种苗欠缺的留半茎作种;需要进行加速繁殖的良种则留全茎作种。留梢头苗作种时, 应把生长点(俗称鸡蛋黄)砍去,以免堆放期间生长点继续生长, 消耗养分或下种后只是顶芽芽长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长受到抑止,不能萌发成苗。
  2、砍种
  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种苗由于含蔗芽数目的不同而有单芽苗、双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产上普遍采用双芽苗,很少采用单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关系,一般上位芽先萌发, 上位芽萌发后会诱发生长素的产生,对下位芽的萌发起抑止作用。导致萌芽不整齐。这种现象,芽数越多越严重。
  单芽苗:虽然不存在“顶端优势”的影响,但由于芽的两端都有切口,易干旱失水和受病虫危害,也很少采用。
  双芽苗:由于“顶端优势”的影响不象多芽苗那样严重, 且种苗中间有一个完整的节间,不象单芽苗那样容易失水和受病虫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较整齐。因此生产上普遍采用。梢头苗的节间短,芽较密,可采用3-4个芽为一段。
  砍种方法:从芽下部节间2/3处砍断,因为蔗芽萌发所需水分和养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节间供给的。坎种时,芽向两侧,一刀断,不要砍裂蔗种。
  3、种苗处理
  包括晒种、浸种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减少病虫害。用储藏过一段时间的蔗茎或中、下段蔗茎作种时,种苗处理尤其重要。
  晒种:
  新鲜种苗含水量高,需要晒种。晒种时先把较老的叶鞘剥去,留下嫩的叶鞘,阳光下晒2-3天。晒种可以提高温度,促进酶的活动,加速种苗内蔗糖分的转化,增强呼吸作用,打破种苗的休眠状态,促使种苗尽快萌发。
  浸种:
  浸种使种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种苗从相对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促进种苗的萌发。生产上主要采用清水浸种和石灰水浸种两种方法。清水浸种以流水为好, 常温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种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捞起,剥叶、砍种。
  石灰水浸种用2%的浓度,浸12-24小时, 茎基部的种苗浸种时间可延长至36-48 小时。总的原则是:种苗嫩,温度高时浸种时间短些,种苗老,温度低时,浸种时间长些。石灰水浸种能够杀死部分粉介壳虫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较多,蔗区一般采用堆集法和堆肥法两种。 堆集法是把种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发热来提高堆内的温度,从而促使种苗萌发。效果较好的是堆肥法,具体做法是: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铺上一层大约10厘米厚的半腐熟的厩肥, 然后放一层20-25厘米厚的种苗,接着放一层厩肥, 再放一层种苗,如此堆3-4层,堆高大约1米,堆长和宽大约1.3米,在堆的四周盖一层10厘米厚的厩肥,再用稻草、蔗叶、泥浆或塑料薄膜覆盖, 以保持堆内的温度。堆肥湿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团为度。封堆后需要经常检查堆内的温湿度,温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热乎但又不烫手为度。催芽程度以“根点突起,芽呈鹦哥嘴状”即可。注意避免“胡须根”,催芽所需时间大约是3-5天。催过芽的种苗,下种时蔗田要保持湿润,如果土壤干旱, 已萌发的根和芽会失水干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4、下种期
  依下种期的不同而分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为春植蔗, 滇西南蔗区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种期:一般表土10厘米内的温度稳定在10℃以上即可下种。
  适期早种,是保证甘蔗高产的重要措施。早春季节温度相对低一些, 种根先于蔗芽萌发,为幼苗的前期生长打下了基础。同时,早种能够早生快发, 充分利用高温多湿的生长季,延长生长期,增加株高和茎粗,为高产创造条件。
  5、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与甘蔗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如种植过稀则有效茎数少,产量不高; 过密则株弱茎细,死茎增多,蔗糖分低,亩产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则是“依靠母茎,充分利用早期分蘖”。 因为母茎和早期分蘖的成茎率高(分别占有效茎数的70-80%和20-30%),单茎重,糖分高。
  下种量是合理密植的具体措施。下种量的多少要因气候、 品种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确定。一般来说,气温高,水肥条件好的,下种量可少一些,反之则多一些;茎细、直立的品种可密一些,反之则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