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是怎么灭楚的

如题所述

在这场战争中值得分析值得回味值得推敲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在这场战争中透露出来的智慧实在太多太多,虽然在书中只用了短短的篇幅来描述,可分析起来其中奥妙是无穷的,这里仅仅就这次战争中主帅王翦为什么非要要五十万士兵才肯出征做简单思考。 

在王翦领兵灭楚之前,嬴政就灭楚需要多少士兵问过王翦和李信,李信只要二十万士兵,当时王翦就提出非要五十万士兵才能灭楚。 果然,李信二十万士兵出战,后来落得惨败。之后王翦领兵五十万出征大胜。

五霸那个时候打仗更像竞技游戏,是有规则是讲究道义的,现在呢,一打起仗来就是几年,一动起兵来就是几十万,一杀起人来就是几万几十万,像楚国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口即使五十万士兵我还恐怕打不赢,哪能少于这个数! 嬴政服了,答应了王翦,将全国兵力五十万士兵交给了王翦。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

秦王同样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近回家乡频阳。

(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拿下了它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使李信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遭到惨败,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李信逃回。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下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我有病,不能带兵。”

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粗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

(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

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王翦灭楚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 年),秦国已灭掉了韩国和赵国,严重地削弱了魏国势力,并迫使燕王率兵走保辽东,且屡屡击破楚军,形势对秦国极为有利。秦将李信,年轻力壮,勇猛善战。他曾经率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一直追赶到衍水之上,并且最终击破了燕军,俘虏了太子丹。秦王因此而认为李信勇敢而又有才能。
  公元前226年,秦王欲兴兵伐楚。他问部将李信:“我想攻伐楚国,需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二十万人足够。”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心道:“王将军看来是老了,为什么这样胆怯呢?”于是,秦王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伐楚。王翦因为自己的话不为秦王所采纳,就托病辞官。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均大破楚军。李信后率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此时,楚军却趁机尾随在秦军后面,三天三夜不停,最终偷袭并大破李信的部队,秦军大败而逃。
  秦王听后不禁大怒。他亲自飞马去见王翦说:“寡人由于没有听从将军的计谋,使秦国受辱。如今楚军连日西进,军情十分紧迫,将军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说:“大王如果一定要用老臣,就非给我六十万人马不可。”秦王答应。于是,王翦率兵六十万即刻出征。楚王得到消息之后不敢懈怠,立即倾所有兵力抗击。然而王翦到达前线后,却筑起壁垒严防不战,还让士兵们洗沐休整。一段时间后,手下人报告说:“士兵们开始投石跳远玩耍比赛。”于是王翦说:“我们可以出战了!”楚军见屡次挑战而秦兵不肯出战,便引兵向东行进。王翦遂乘机率军追赶,并且派出精锐士兵为前锋首先出击,结果大破楚兵,杀死了楚将项燕,楚军大败溃逃。
  「历史投影」
  公元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上党展开了争夺。当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出征。此时,秦军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兵力与态势均处于被动。面对这一情况,廉颇采取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秦国后来用反间计,调离廉颇,使赵国用赵括为将。而赵括不会用兵,最终为秦所败。
  智谋解析:
  战国后期,楚国虽非昔日可比,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楚国的实力仍非燕、韩等国所能比,要想一举将其灭掉也决非易事。这是王翦所以非要六十万兵马不可的原因所在。事实证明,王翦的估计是合乎实际的。值得注意的是,王翦即使得到了六十万人的兵力,也丝毫没有麻痹轻敌。恰恰相反,他依然老成持重,谨慎从事,决不贸然出战。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大国的倾国之兵。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一个久经沙场、深谙兵机、胸有成算的老将军的过人之处。
  防御装备的变革:
  防御装备可分为铠甲、胄、马甲和盾牌。从春秋到战国早期,防御装备主要是用藤、木、皮革等材料制成。到战国晚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这促使防护装备发生变革,出现了铁甲和马甲,不仅士兵,而且连作战的马匹也得到了保护。古文献中就有关于使用铁甲、铜铁制造护臂和护腿的记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