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哪部是经典偏重于讲“空”性的?

请问佛经里哪部是经典偏重于讲“空”性的?

大乘佛经中一大半都讲到空性。若追根溯源讲,则般若类经典讲空性最为纯正。
般若类经典在《大正藏》中的总目录:

0220 05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600卷) (第1-200卷)〖 唐 玄奘译〗
0220 06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201-400卷)〖 唐 玄奘译〗
0220 07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第401-600卷)〖 唐 玄奘译〗
0221 08 P0001 放光般若经 (20卷)〖 西晋 无罗叉译〗
0222 08 P0147 光赞经 (10卷)〖 西晋 竺法护译〗
0223 08 P0217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7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
0224 08 P0425 道行般若经 (10卷)〖 后汉 支娄迦谶译〗
0225 08 P0478 大明度经 (6卷)〖 吴 支谦译〗
0226 08 P0508 摩诃般若钞经 (5卷)〖 前秦 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0227 08 P0536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10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
0228 08 P0587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25卷)〖 宋 施护译〗
0229 08 P0676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3卷)〖 宋 法贤译〗
0230 08 P0684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1卷)〖 宋 施护等译〗
0231 08 P0687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7卷)〖 陈 月婆首那译〗
0232 08 P0726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卷)〖 梁 曼陀罗仙译〗
0233 08 P0732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1卷)〖 梁 僧伽娑罗译〗
0234 08 P0740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1卷)〖 宋 翔公译〗
0235 08 P0748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0236a08 P075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 元魏 菩提流支译〗
0236b08 P075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 元魏 菩提流支译〗
0237 08 P076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 陈 真谛译〗
0238 08 P0766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1卷)〖 隋 芨多译〗
0239 08 P0771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 唐 义净译〗
0240 08 P0776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1卷)〖 唐 菩提流志译〗
0241 08 P0778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1卷)〖 唐 金刚智译〗
0242 08 P0781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1卷)〖 宋 施护译〗
0243 08 P0784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1卷)〖 唐 不空译〗
0244 08 P0786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7卷)〖 宋 法贤译〗
0245 08 P0825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2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0246 08 P0834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2卷)〖 唐 不空译〗
0247 08 P0845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 宋 施护译〗
0248 08 P0845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1卷)〖 宋 施护译〗
0249 08 P0846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宋 施护译〗
0250 08 P0847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1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0251 08 P084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唐 玄奘译〗
0252 08 P0849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唐 法月重译〗
0253 08 P0849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唐 般若共利言等译〗
0254 08 P085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唐 智慧轮译〗
0255 08 P085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唐 法成译〗
0256 08 P0851 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 〗
0257 08 P0852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 宋 施护译〗
0258 08 P0852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 宋 天息灾译〗
0259 08 P0854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1卷)〖 宋 天息灾译〗
0260 08 P0854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4卷)〖 宋 惟净等译〗
0261 08 P0865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10卷)〖 唐 般若译〗

值得注意的是,讲“空性”,必须注意到空性=自性空=缘起有。理解空性时,需要牢记以下这个表格:

对象 语境 含义 性质
有 自性有 胜义有 毕竟有 邪见(常见)
缘起有 世俗有 相对有 正见
空 自性空 胜义空 相对空 正见
缘起空 世俗空 毕竟空 邪见(断见)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空性”是梵文s/u-nyata-的意译,这个词本身是由形容词s/u-nya加上抽象名词后缀ta-形成的,只是表示一种特征和状态。两个词的关系,恰如英文的empty-emptiness。一般在佛典汉译时,都会把ta-译为“性”(比如buddhata-)。切不可以把这个“性”字在中国哲学语境中理解为类似实体化的自性自有的东西。当我们寻索一切事物的“自性”时,我们只能发现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即找到“空性”;但是,同样,当我们寻索“空性”的自性时,得到的也只能是它没有自性,即“空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5
大:大般若经
中:金刚经
小:心经
第2个回答  2007-06-29
空, 虚幻
第3个回答  2007-06-25
金刚经
第4个回答  2007-06-25
无.无我.无名,无空,无色,无什么什么的..意思是放下一切不要计较.做到四大皆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