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问题

1、有谁知道宋朝民间是不是可以自带兵器的?
2、岳家军是民间组织的军队还是官方的?
3、元朝南下时是不是有很多百姓自发组织抗元?
呃。。。大家不要乱说啊!!!我都不知道谁的对!可不可以把依据说出来?例如出处,来自什么史....
一个说可以带,一个说不可以带!!!
我再增加一倍分!嘻。。。(偷笑中)..

1,宋朝民间可以带兵器阿!
2,岳家军,是岳飞训练出来的宋朝军队阿.是官方部队阿!
3,确实有很多人自发抗元啊!
如辛弃疾,著名诗人阿!21岁参加抗金义军,民间抗元组织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3
1,没有明确规定,不可以造兵器,但普通百姓也不会敢明目张胆携带兵器的吧,但带个镰刀什么的就不好说了
2,不是朝廷设的,是岳飞的私人部队,只听岳飞调遣,但岳飞得听皇帝的…
3,有是有,不过是少数几个人把有抗元意识的人们组织起来形成的义军,人们基本都是暗地里反抗,不会有与元军战斗这么激烈
给分哦~
第2个回答  2011-07-23
1、宋代老百姓可以随身佩剑,你说可不可以自带兵器?
2、岳家军是岳飞的私人武装。就如曾国藩的湘军一样。但是为朝廷效力。
3、是的。具体可以查资料。
第3个回答  2011-07-23
  1宋代自立国后,就在一直大力奉行防民甚于防川的政策,大张旗鼓地禁民间持有兵器、禁民众聚会等等,不但对民间私蓄兵器者处罚极严,甚至对造刀的工匠也要一并进行处罚。

  那么大宋政府要禁止持有的所谓的兵器,又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且来看一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吧。

  大宋开宝三年(970),那位杆棒开国皇帝颁布了一条法令,曰京都士人及百姓均不得私蓄兵器。其后禁令波及全国连绵不绝,粗略简之,就可见有淳化二年(991),天禧五年(1021,景祐二年(1035),庆历八年(1048),嘉祐七年(1062),宣和六年、七年(1125)等再三再四颁布的各种禁私兵法度。

  这一系列禁令,涉及面极广,不但禁了上阵用的军用武器,连老百姓日常开山种田的工具刀都给禁了。如《宋史》卷一百九十七的兵志曰:“景祐二年,罢秦州造输京师弓弩三年。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先是,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杖罪轻,不能禁,转运使以为言,故著是令。”在这条禁令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且与本节主题有极大关系的一点是,官府不但禁了“博刀”这种百姓日常生活用具,甚至连其制造者都要得罪,这对兵器制造技术以及兵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无疑是极致命的。

  在《宋会要辑稿·兵》里,又有仁宗年间的一份诏书,其曰:“仁宗天圣八年三月诏曰:川陕路不得造着袴刀。利州路转运使陈翼言:着袴刀,于短枪竿、拄杖头安者谓之拔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着袴。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陕路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宋会要辑稿·刑法》中,又有记载说徽宗宣和七年,朝廷再次下令禁断使用及锻造“博刀”等等(所谓“博刀”,其实与朴刀、畲刀、袯刀、刳刀、着袴刀等等乃是同一样东西,是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不同称呼,参见本书附录)。

  按说既然禁的是兵器,当然是禁民家私藏兵用之器,弩这种程度的高精尖武器自不用说,肯定算兵器,把长刀、大剑算上去也不为过,可如果连老百姓种田开山的随身工具刀都算是兵器,那就很有点闹笑话的意思了。

  这种连民间生活用具刀都企图禁绝的仇民、防民政策,不仅腰斩了中国之前积累了千余年的兵器制造技艺传承,也灭绝了中国兵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可能,使得中国兵器从会当凌绝顶的世界顶峰水准瞬间跌落尘埃,从此被弃于世界名刃行列之外,最终沦为了既没有文化内涵也没有制造技艺传承的铁片子。

  与此同时,宋自开国起还一直严厉管制各种民间集会,即使是民间祭祀和庙会。各地官吏们屡屡上奏朝廷提请警惕和禁止祭祀、庙会、社会的记载,于史不绝。由此宋朝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在这些民俗和宗教仪式上使用仪仗兵器的禁令,如《宋会要辑稿·刑法》有天禧五年的诏曰:“神社枪旗等严行铃辖,如有违犯,内头首取敕裁,及许陈告。”到了宣和六年,朝廷在这个基础上又宣布,只要是带刃的家伙就一概不许用,哪怕你是仪仗摆设。并且给出了官方建议,说在祭祀这类需要仪仗的活动的时候,你可以用竹木做成兵器形状,贴上蜡纸假假地算是个刃就拉倒了,不然的话……官府抓你没商量。

  禁私兵禁到这个地步,金兵来了大伙儿自然只能投降没商量了。经过了赵官家那么多年的整顿治理,大宋朝早就帮着金兵把民间反抗用的家伙给彻彻底底扫干净了,不投降的话,你就用天灵盖去顶人家的狼牙棒吧。

  所以,我们经常在各种影视剧及小说里看见的那种宋朝书生佩个宝剑到处溜达这种场景,在宋朝是绝无可能存在的。只要不是官兵官吏,你带个一尺多长的平头西瓜刀出门都要挨抓,别说挂个宝剑满大街街招摇了。宋元流行“杆棒”,小说、杂剧里满眼都是哨棍,这是有道理的,不过我从不认为这是因大家仰慕那位传说中一条杆棒打天下的太祖而群起模仿之故,而是因为那位使杆棒的太祖不许百姓持有刀剑闹的。

  宋朝书生,唯一可能的是和那位军汉出身的皇帝一样扛条棍子防身,佩把剑以文武双全的风流倜傥形象去泡妞这种事,在大宋朝显然连门都没有,只有罪犯和强盗才敢这么干。

  也因此我很怀疑北宋那会儿之所以还允许老百姓用小水果刀,并且居然还有“并刀”这种名品,只怕全赖如李师师一流的美女们之力。否则周邦彦们大约只能在勾栏瓦子中,看见无数漂亮姑娘正在用牙齿和手指努力对付橘子这类水果,“纤手破新橙”尚可为之,前面“并刀如水”那一句,肯定是要改一下的了。

  私以为,或可曰“并指如刀”,大家都去练点徒手功夫,方便日常吃喝吧。(1)

  (1)并刀,宋时并州所产之名刀,当是日用小刀。宋人张端义《贵耳集》卷上:道君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后云“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师师因歌此词。

  在禁止民间持有和制造兵器的同时,宋朝的官造兵器也被严格置于中央政府管制之下,其对各地官军使用之兵器亦防禁极严。如《宋史》兵志说熙宁五年,“帝匣斩马刀以示蔡挺,挺谓制作精而操击便,乃命中人领工造数万口赐边臣”;元丰元年冬,“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乞给新样刀,军器监欲下江、浙、福建路制造,帝不许,给以内南库短刃刀五万五千口”等等,可见当时各地部队兵器的制造及供应,哪怕是边军所用,也被置于宋皇帝及其派出的太监直接管制之下。

  另外,有宋一朝之义勇颇多,所谓义勇就是团练乡兵,乃是仿唐府兵而来,尤其是克制金人骑兵的弓箭手,有相当部分是义勇,因此宋各路都有“弓箭社”这个组织,其实就是现在的预备役一类。然而到了宣和七年,《宋史》兵志内却出现了这么一条记载:“私有兵器,在律之禁甚严。三路保伍之法,虽于农隙以讲武事,然犹事毕则兵器藏于官府。今弓箭社一切兵器,民皆自藏于家,不几于借寇哉”,于是乎一切兵器要归公,弓箭统统被收缴上去,让义勇们把弓箭带回家的那位官吏,也因此被罢了官。

  敢情在宋朝皇帝和官吏们眼中,大宋百姓,哪怕你是预备役士兵,只要有了兵器就等于是把兵器“借寇”了。这种视民为仇,把全部老百姓都当成潜在敌人和威胁来对待,畏民犹甚于畏敌的思想和态度,正是宋皇帝们禁私兵的根源所在。

  宋家皇帝此等阴暗心思和小家气度,比之汉唐,相去实不可以道里计。宋自开国起就呈现出一派全面挨打的积弱气象,以至于把两个皇帝搞进了五国城去坐井观天、后宫娘娘们弄进了金人的洗衣局,最后更偏安一隅做了多年儿皇帝,良有以也。

  2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3自发地抵抗可能不多,倒是和南宋朝廷组织的军队进行许多城池保卫战,被有组织地进行抵抗倒是有的,在一定时间内也是有效地,不过最终还是失败的,
  应该和靖康之变之后的北方的诸多义军和自发反抗比起来规模不是很大,不过有可能伴随着元朝统治中国的始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23
1.不可以
2.官方
2.很多是多少?有标准吗?追问

就是反抗的人数占大多数,有一少部分人不反抗。还有,宋朝有没有民间组织的军队?如果有有那几个?

追答

那按照你的标准来说,就不是了

追问

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