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因为对子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求下联,和主角!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2.智斗曹尚书 对联:
1).小子无才嫌地仄 大鹏展翅恨天低 水中蛤蟆穿绿衣 锅里虾公着红袍
2).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3).醉爱羲之迹 狂吟白也诗
4).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5).龙不吟 虎不啸 鱼不跃 蟾不跳 笑煞落头刘海
车无轮 马无鞍 象无牙 炮无火 活捉塞内将军
6).眼珠子 鼻孔子 珠子还在孔子上 眉先生 发后生 后生更比先生长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诗。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3.一石三鸟
庭前种竹先生笋 庙后栽花长老技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
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主考官)
——王安石捡联金榜题名、得娇妻
据传王安石从小才华出众,二十三岁那年去赶考,途中曾在马家镇稍歇。饭后上街闲逛,偶见马员外家门口的走马灯上,有一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看后,不由拍手连称“好对!”站在旁边的家人马上进去禀告员外,待员外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考试时,王安石在考试卷上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即时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才思敏捷,聪明过人,便传来面试,当即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曰:“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一听大喜,未经分秒思索,随口应对了上联,主考官见他应对得又快又好,惊汉不已。王安石考毕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机缘,便信步走到马员外门口,想再去看看走马灯。家人一见他是原先那个叫“好对”的人,便把他请到府中应对。王安石毫不谦让,拿起大笔,信手写上主考官给他的出句联。马员外见他对得又快又巧,字又清秀刚劲,喜不自禁,立即把个女儿许配给他。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就是马小姐为择婿而出的。当即择定吉日,就在马府成婚。结婚那天,正当新娘新郎行婚礼时,报子报道:“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高兴万分,重谢报子,重新开宴。王安石正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觉喜上加喜,醉意三分,于是拿起一张红纸挥笔写了一个大双“喜”字贴在门口。并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双“喜”字便成为人们在喜庆时贴在门窗物上的喜庆装饰。王安石捡来的两联,上应主考,下获贤妻,一箭双雕,从此传为佳话,在民间广为传诵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马员外)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主考官)
关于春联的历史小故事50字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1、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春节期间回家探亲,被乡里三兄弟请写春联。他写出“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为“先斩后奏”。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解释春联含义,乾隆听后笑了。2、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与同学偷吃庙里桃子。和尚...
对联的故事
1、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大...
关于春联的小故事(50字)
1. 在新年之际,王羲之贴了三副春联,却都被 admirer 们取下珍藏。2. 除夕之夜,王羲之再次挥毫,书写一副新的春联。为了避免再次被“盗贴”,他将春联上下分割,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3. 吕蒙正自幼聪慧,尽管生活艰辛,他仍旧热爱学问,手不释卷。4.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吕蒙正亦...
关于一个对联背后的故事
静仪吟道:“青衫磊落,莫非太白转世?”宝钥应道:“环佩叮当,原来天女下凡!”两人心意相通,相视而笑。随后静仪出第三联:“文章千古好。”宝钥应道:“仕途一时荣。”徐祖荫见状大喜,吩咐摆宴为宝钥洗尘。几日后,静仪与宝钥终日相伴,但绝口不提对联之事。宝钥提出再出最后一联,静仪...
有关对联的幽默故事
关于对联的幽默故事,有以下三则哦:解缙智对权贵:有一次,解缙被一些权贵邀请去参加宴会,他们想让他当众出丑。一个权贵出了一个上联:“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暗指解缙是小猴子,不敢应对。但解缙可不吃这一套,他泰然自若地对出了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让那些...
关于一个对联的故事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写春联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
关于唐伯虎对联七个长字的故事是怎样的?
唐伯虎的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还巧妙地利用了对联的广告效应,使得小贩的豆芽生意蒸蒸日上。这对联的故事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从此,这对联不仅成为了小贩的招牌,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智慧的赞美。它提醒着我们,...
“巧改对联”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一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恰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很是反感。到晚上,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第二天...
有趣对联故事
有趣对联故事:1.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
对联故事大全50~60字
朱元璋发现一独眼龙未贴对联,写了一幅“一人一眼一口锅”,下联“无儿无女无老婆”,横批“光棍一条”。再往前走,见一老汉和一老婆婆只贴红纸,朱元璋写了一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横批“优生优育”。京城春节贴对联传到乡下农村,至今流传着朱元璋据实情为民写春联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