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哪里?

如题所述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1〕(《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2〕(李善注《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3〕,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后世众说,弥复纷纭,今不具论,而征之史:
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
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4〕,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稀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5〕。《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6〕,删其要为《艺文志》,其三曰《诸子略》,所录凡十家,而谓“可观者九家”〔7〕,小说则不与,然尚存于末,得十五家。班固于志自有注,其有某曰云云者,唐颜师古〔8〕注也。
《伊尹说》〔9〕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10〕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11〕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12〕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13〕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14〕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15〕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16〕三篇。(天乙谓汤,其言殷时者,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17〕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18〕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右所录十五家,梁时已仅存《青史子》一卷,至隋亦佚;
惟据班固注,则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唐贞观中,长孙无忌〔19〕等修《隋书》,《经籍志》撰自魏征〔20〕,祖述晋荀勖《中经簿》〔21〕而稍改变,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故隶于子。其所著录,《燕丹子》〔22〕而外无晋以前书,别益以记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者,而所论列则仍袭《汉书》《艺文志》(后略称《汉志》):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避忌,而职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其衣物是也。〔23〕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石晋时,刘昫等因韦述旧史作《唐书》《经籍志》(后略称《唐志》)则以毋炯等所修之《古今书录》为本,〔24〕而意主简略,删其小序发明,〔25〕史官之论述由是不可见。所录小说,与《隋书》《经籍志》(后略称《隋志》)亦无甚异,惟删其亡书,而增张华《博物志》〔26〕十卷,此在《隋志》,本属杂家,至是乃入小说。
宋皇佑中,曾公亮〔27〕等被命删定旧史,撰志者欧阳修〔28〕,其《艺文志》(后略称《新唐志》)小说类中,则大增晋至隋时著作,自张华《列异传》戴祚《甄异传》至吴筠《续齐谐记》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29〕王延秀《感应传》至侯君素《旌异记》等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30〕诸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而史部遂无鬼神传;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诫子拾遗》〔31〕等之垂教诫,刘孝孙《事始》〔32〕等之数典故,李涪《刊误》〔33〕等之纠讹谬,陆羽《茶经》〔34〕等之叙服用,并入此类,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无变革,仅增芜杂而已。
明胡应麟〔35〕(《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类:
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36〕是也;
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37〕是也;
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38〕是也;
一曰丛谈:《容斋》,《梦溪》,《东谷》,《道山》之类〔39〕是也;
一曰辩订:《鼠璞》,《鸡肋》,《资暇》,《辩疑》之类〔40〕是也;
一曰箴规:《家训》,《世范》,《劝善》,《省心》之类〔41〕是也。
清乾隆中,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42〕,以纪昀总其事,于小说别为三派,而所论列则袭旧志。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缉琐语也。唐宋而后,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如淳〔43〕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
今甄录其近雅驯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不载焉。
《西京杂记》〔44〕六卷。《世说新语》三卷。……
右小说家类杂事之属……
《山海经》〔45〕十八卷。《穆天子传》六卷。《神异经》一卷。……
《搜神记》二十卷。……《续齐谐记》一卷。……
右小说家类异闻之属……
《博物志》十卷。《述异记》二卷。《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
右小说家类琐语之属……
右三派者,校以胡应麟之所分,实止两类,前一即杂录,后二即志怪,第析叙事有条贯者为异闻,钞录细碎者为琐语而已。传奇不著录;丛谈辩订箴规三类则多改隶于杂家,小说范围,至是乃稍整洁矣。然《山海经》《穆天子传》又自是始退为小说,案语云,“《穆天子传》旧皆入起居注类,……
实则恍忽无征,又非《逸周书》〔46〕之比,……以为信史而录之,则史体杂,史例破矣。今退置于小说家,义求其当,无庸以变古为嫌也。”于是小说之志怪类中又杂入本非依托之史,而史部遂不容多含传说之书。
至于宋之平话,元明之演义,自来盛行民间,其书故当甚夥,而史志皆不录。惟明王圻作《续文献通考》〔47〕,高儒作《百川书志》〔48〕,皆收《三国志演义》及《水浒传》,清初钱曾作《也是园书目》〔49〕,亦有通俗小说《三国志》等三种,宋人词话《灯花婆婆》等十六种。然《三国》《水浒》,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50〕,世人视若官书,故得见收,后之书目,寻即不载,钱曾则专事收藏,偏重版本,缘为旧刊,始以入录,非于艺文有真知,遂离叛于曩例也。史家成见,自汉迄今盖略同:目录亦史之支流,固难有超其分际者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7
庄子外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小说的说法最早出自于哪里?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避忌,而职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

“小说”一词的由来。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意为“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桓谭在其著作《新论》中进一步指出,小说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非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是小知、小道,但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清末民初...

简要陈述我国“小说”这一概念的变迁历程?
小说”一词,最早来自《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小说靠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与那些玄妙的大道理相比差得远了。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

"小说"一词是怎么来的?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小说是一次元的吗?
小说的起源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

中国文学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小说 1.概念:“小说”一词的最早出处: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通“悬”, “令”通“名”,“县令”,即“高名”。全句意谓:粉饰浅识小语来求取高名,那就与通晓大道理者相差太远了。 首次在文体意义上运用“小说”这个词:东汉初年 2.古代小说特殊性:琐屑,短小的“...

为什么金庸、梁羽生、古龙之后再无武侠小说作家了呢?
小说作家,最早应该是起源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当中的小说家,这也是当时九流十家当中的一家,虽然是属于不入流的。在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当中有这么一句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小说家这些人,原来是出自于周朝时期所设置的...

世界上最早的小说为什么产生在日本而不是其他国家,如《源氏物语...
这个有些偶然的因素吧。文学作品最早产生的是诗歌,其后是散文,再其后才是小说。在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小说在很长时间里是不入流的文学作品。日本文字与文化很多是中国传过去的,没多少固有思想的束缚,因此写成了最早的长篇小说。

什么是小说,小说的六要素指的是什么?
“小说”出自《庄子·外物》。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小说这一说法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小说这一文体在《荷马史诗》的时代还未完全形成。但如果说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叙事作品,那非《荷马史诗》莫属。《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相传为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荷马史诗》不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