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如何确立绝对君权的

如题所述

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设立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又加剧了皇权专制的腐朽,原因包括:
1、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
2、经济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造成落后于世界潮流。
简介:
明朝内阁制度
简介: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特点: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
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内阁中矛盾激烈。
影响: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
形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权。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票拟、修旨来辅政,但大学士的票拟最终要通过皇帝的朱批,而明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宣宗时大臣章奏除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参照内阁的票拟披红。宣宗以后,人主怠荒,深居内宫,不亲政事,不见大臣,又把太监当作心腹委以重任,朱批便由秉笔太监处理。司礼监便凌驾于内阁之上,内阁权力仅止于票拟。无论皇帝亲自掌权或者是假手于司礼监代批,大学士只能承旨办事,由是司礼监便趁机窃柄专权。明之阁臣即使有理想,有主张者,也必须先勾结宦官不可,否则一切政事都受到宦官阻梗,不能上达皇帝,如张居正为有明一代能臣,其任首辅时亦要密结司礼太监冯保,才能策动当时的政事。至于阁臣之不肖者,更争相谄媚逄迎宦官,助阉为虐,狼狈为奸,助长宦官的气焰。综观明代宦官为祸之烈,实与废相后,内阁无实权,加上君主过于宠信宦官,使宦官得以居中用事所使然。
演成朋党倾轧。明之内阁上受君主箝制,内受宦官操纵,阁臣之欲握权柄者,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一方面要交结内监;另一方面则又须倾轧同列之大学士,遂演成朋党之祸。即在明代内阁权任处于最高峰时,阁臣间为争夺”辅“地位,往往互相倾轧,愈演愈烈,甚至不惜朋党台谏,依傍宦官,世宗时之严嵩任首辅,威权不可一世,但却为阁僚徐阶所倾到。张居正在万历元年出任首辅,也是因为内结司礼监冯保,逐高拱得来的。阁臣倾轧之剧烈皆因明代内阁没有正式的权力,没有合法的地位而引生的流弊。
导致政风因循。明代阁臣绝大多数是由进士而翰林,而拜命入阁,他们大都是十年窗下,久在翰林苑,舞文弄墨之士,并无实际的政治经验,一旦入阁,大都昏庸而无识见,阁臣为保官秩,大都庸庸碌碌,而很少勇于任事,敢作敢为。由于明代内阁受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宦官又居中窃柄,阁臣于是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对宦官俯首听命而不敢有违,一辈阁臣都碌碌无能,遂使政风因循腐化。再至张居正之循名责实,积极有为,却不免被目为越权专政,非议四起,死后更落得削爵抄家的下场。继之为政者,惩张居正之败,多随俗浮沉以求免祸,唯取媚皇帝以巩固权力,于政事则无所主张,政治遂因循积弊,日甚一日。
总而言之,“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在某程度上是有其道理的。因为没有宰相,令皇权失却制衡;加上内阁无合法性;故无实权;事事听命于皇帝,造成君主独裁。如遇上昏庸之主,又会导致宦官为祸。而且内阁首辅为求争取权力,往往依附宦官,排挤异己,更助长了宦官的气焰。由此可见,明内阁的出现与其政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影响深远 。
清朝军机处
简介: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8
1.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板书)
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板书)
明太祖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原因之一是君主不够专权。他主张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进一步扩大君主权力。改革首先从地方机构开始。明太祖于1376年下令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指导学生看注解),三司长官分别担负原“行中书省”的职责,最后都直属中央。
②在中央撤中书省、取消丞相 明太祖因丞相胡惟庸专权,罢免了他,同时撤销中书省,也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政大权集皇帝一人之身。皇帝一人忙不过来,怎么办 )殿阁大学士就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不过只是顾问而已。
③内阁制度形成 明太祖在1382年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当时重大政务仍由明太祖自作主张。明成祖即位后。选拔一批亲信大臣做阁臣参与决策,协理朝政,以后形成专设衙门即内阁。内阁制度形成。
2.锦衣卫和东西厂()
(让学生看书,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其明确厂卫的设置及职能和目的)厂卫均由皇帝直接管辖。这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让一位同学读有关小字,使同学体会到特务活动非常猖撅,以至达到人人自危的地步)。
3.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但政府规定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也不能有个人的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八股文”。这就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使很多人成为皇帝的奴仆。它是加强君权的一种措施。(指导同学观察《科举看榜图》。指定一名同学读关于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的古文,然后分析科举制度带来的严重后果。)科举制度成为一种文化专制制度,它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17-08-18
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