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德?

五德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
包括文武勇仁信

五德

五行之德, 五德之说, 

五德是不同时候和不同时期的代表说。

一: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二:用以指人的不同时期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三:指人的五种品行和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四.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在仁义礼智信五德中,信,是人能够获得起码生存条件的必备。如果不讲信用,不要说获得幸福,就是想象动物那样生存下去也是困难的。信不仅是做人也是做动物的品德,是一切品德的基础。仁义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如果没有仁义,那么人就不能区别于动物,不能获得比动物更大的自由。而如果不守礼,则仁义无以体现,信用更无从谈起。

五.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五德”指的是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民间将鸡视为吉祥物,说它可以避邪,还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被定为定为“鸡日”开年第一天被定为定为“鸡日”的风俗是由古代神话演变而来的,所以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它被称为“五德之禽”。

六.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七.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五德东方甲,南方丙,西方庚,北方壬,中央戊。种五色禾於此地为耕耘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3

五德之说, 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按邹子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后世历代帝王建国,皆沿用五德之说。

把古代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糅合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用来解释历史上的朝代兴替的原因,为新兴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随着五行思想的盛行,它被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所利用,赋与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成为两汉纤纬学说的主要来源之一。

古时五德指忠、仁、诚、节、勇。

现代五德是智、信、仁、勇、严。起源发展五德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火克木。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德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第2个回答  2018-06-13

五德可以分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说人得品德,另一方面说五德来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

1、人的品德:现代通用说法是:仁、义、礼、智、信。但是在古代不同时期和不同派别的说法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方面

a、儒家指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为五种德性。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b、兵家认为 五德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c、《康熙字典》里又有,五德之说.为:仁,义.智.勇.洁.一说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也就是说漂亮的岩石,具有玉的五德,都可以称为玉。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

2、五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学关于德性的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图册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第3个回答  2018-04-19

    五德,典故之名,通常指: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

    古时五德指忠、仁、诚、节、勇;现代五德是智、信、仁、勇、严。

    关于“五德”的简述

    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根据邹子的理论,虞舜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后世历代帝王革命,皆沿用五德之说。

    关于“五德”的起源

    五德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

    从秦汉至宋辽金时代,五德终始说是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但宋金以后,沿袭千余年的五运说最终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而趋于消亡。

    关于“五德”的灭亡

    五运说最后一次被正式利用,大概是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自称以水德王,据《甲申纪事》说:“贼云以水德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

    李自成为何号称水德?显然是因为一般人多以明朝为火德,故取以水克火之意,其直接的理论依据是民间通行的五德相胜说。

    不过按传统的说法,水德理应尚黑,李自成改为尚蓝,则又有所变通。

    自明清鼎革之后,五德说的影响愈益衰微。清朝一代,再未见到讲求德运的记载。

第4个回答  2017-12-25
五德即。董仲舒五德终始说中的五德。为金,木,水,火,土。
其标的直指皇帝以及王朝兴衰。是董仲舒假借天意限制皇权的一种手段,大意是为君者必修伍德,五德不可缺,金德有亏妄动刀兵,木德有亏起蝗灾,水德有亏发洪水,火德有亏日月蚀,土的有亏地动山摇(地震)。凡事发生这种情况,就是老天爷的黄牌警告,皇上首先要斋戒沐浴反思自己是如何缺的德,想不起来,想不全,还要召开朝会,叫大家帮着想,然后下罪己诏,否则就是无道昏君,早晚不得好死。
缺德缺德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