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如题所述

说话得体,则让人高兴;反之,只会让人伤心。同样一句话,同样的一个意思,如果由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可能截然不同。

《佛经》中记载,当佛祖释迦牟尼在莲花池上面对诸位得道弟子,突然作《拈花微笑,众人均不解其意,只有迦叶尊者领悟了佛祖的意思。他会心一笔,于是就有了禅宗的起源。另外,据说孔子在观看后稷的庙时,发现有三座金铸的人像,几次闭口不说话,而是在它的背上铭刻了几旬名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释迦牟尼之所以拈花微笑不言,孔子铭刻“无多言,无多事”,都是意在劝诫人们:为人应该保持沉默寡言,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可以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当然,不爱多说话的人,他的内心并不是糊涂得无话可说,而是他明白话说多了没有不失误的道理。

古人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明确告诫人们,所有修养高深之人,往往都是少说话而多做事的人。

模棱两可主要是说人的态度暖昧,当面对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态度,以免得罪其中的一方。虽然说在现实中模棱两可的态度有点贬义的味道,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或环境之下,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反而不失为保身自全的良策。因而,模棱两可,别轻易表态,也就成为刘罗锅大智若愚糊涂修身之道的重要一课。

刘墉早年为官以性情刚直而闻名朝野,糊涂之道修为很不够,因而经常搞得上下左右关系紧张,而且几次被乾隆皇帝摘去顶戴。晚年进入国家的中枢尤其是当了协办大学士、大学士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官场磨炼,其糊涂之道的修为可说是炉火纯青,实现了“由聪明变糊涂”的转变,变得圆滑世故,优容其间。《栖霞阁野乘》卷下《刘文清轶事》条说:

“刘文清任外吏时‘,清勤刚正,一时有阎罗包老之称。黄霸入相,声名顿减。时和珅方灸手可热,文清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一天在军机处吃饭,同僚中有人追忆唐宋时宰相吃堂餐故事,文清吟道: ‘但使下民无殿粪,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坐为之喷饭。”

此事在当时人洪亮吉的笔记《江北诗话》中也有记载。说明在和珅当权时期,刘墉的表现至少不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刚正不阿,而是世故圆滑,模棱两可。

诗能言志。刘墉晚年的诗作如其人,淡泊悦世,淡泊悦人,模棱两可,难得糊涂,仿佛一切都与已无关,最能代表这种心境的是《题画二首》:

选人胸次阔,万景相摩汤。

世缘了不侵,一室聊自养。

筑屋不须多,种竹或三两。

窗间听禽友,庭下拜石丈。

白云从何来,亦复向何往。

我心与之俱,吞吐不容强。

扫地有余清,香篆变俯仰。

此际兴颇佳,况有剥啄响。

客本岩中居,来话羲皇上。

幽梦杳难寻,茶烟袅书幌。

一笑对江天,悠然脱尘鞅。

杜老老何有,庭中有独树。

岁寒霜雪盛,柴门掩烟雾。

墙头过浊醪,此乐凡几度。

峥嵘富诗句,果腹给朝慕。

已对阮生松,更有张园芋。

苍然图画中,乃得浣花路。

实际上,当时的主要大臣也差不多都和刘墉一样无所作为。据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军机大臣董浩之所以五十岁即被授予大学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才思明敏而待人谦恭。据说他在军机处三十多年,见人从无疾言厉色,礼貌非常周到,就是对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也是如此,然而下班回家后则是性情非常急躁。所以该书称赞说:居官能谦恭数十年如一日,实在是人所难能的事情。

协办大学士朱硅也采取的是模棱两可和大智若愚糊涂之道,晚年特别喜欢一个人坐在院子里闭目养神。门生、故吏来看他,他总是倚靠着桌子坐着,用拐杖支撑着脑袋,拐杖上放一块用于擦拭眼睛的青色手帕,和人谈话也不睁开眼睛。说话喜欢恢谐,什么事都不作主,也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刘墉晚年在政事处理上颇为圆滑,对任何事都不置可否。《啸亭杂录》中说:“刘文清公入相后,适当和相专权,公以滑稽自容,初无所建白。纯皇召见新遗知府戴某,以其迂疏不胜方面,因问及公。公以‘也好’对之,为上所斥。谢芗泉侍郎颇不满其行,至以否卦彖辞诋之,语虽激烈,公之改节亦可知矣。”

此外,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十月上旬,乾隆在关于户部尚书董浩破例授予大学士一职所发的谕令中就指责刘墉说:“刘墉平日于铨政用人全未留心,率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即此可见。”

那么,刘墉为什么要采取模棱两可,难得糊涂的态度,而不向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呢? 原来,在乾隆统治时期,大臣中有不少因个性方面的原因,不讨皇帝欢心,稍有过失,便被治以罪,借故处死者。如李因培本系督抚中之干员,然因恃才桀傲,为乾隆所忌。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665年),授李因培为湖北巡抚时,乾隆特谕湖广总督吴达善:“因培能治事,学问亦优。但未免恃才,好居人上。今初任民事,汝当留意。治事有不当,善规之,不听,即以闻。

朕久未攫用,亦欲折炼其气质,令似胜于前。但恐志满易盈,负朕造就耳。”

然而,李因培对乾隆的“造就”苦心似乎不太理解,仍旧傲慢如故,以致乾隆深恶其人,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667年),李因培因“徇庇”之嫌,被革职严讯,处斩监候,秋谳竟入情实,被赐自尽。而此前犯有同样罪状的江苏巡抚庄有恭,因性情温顺,深得乾隆赏识,半年不到即以所犯系“外省相沿陋习,各督抚中似此者,谅亦不止庄有恭一人”,将其释放,并改授福建巡抚。

由于皇帝的无上权威,和乾隆的驭臣之策,使乾隆朝中的大臣几乎没有什么个性,这也就是刘墉为什么采取模棱两可、难得糊涂态度的真正原因,当然也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自保之策。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智慧的生存策略,保护自己,赢得发展机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老子说:“勿多言,多言多败!”《易经》中也提到过:“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作家杨大侠描述,说话要学会场合和技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