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能够发动鸦片战争

如题所述

大家知道,战争要想得胜,必须要知己知彼。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倾销英国的商品,不是一天两天了。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已经多次通过外交或者商业渠道,来搜集情报,详细了解中国的军事、经济水平和风土人情。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次,就是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他们借着给乾隆皇帝祝寿的机会,想趁机和清政府签订一份外交通商条约,但是失败了。不过马嘎尔尼一行人在中国待了一年多,对中国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清政府盲目自大,军事技术停滞,人民生活困苦,地方官贪污腐败。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就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1832年,英国的官方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又派了一艘商船阿美士德号来中国。一边看看有没有可能,扩大对华贸易,一边一集情报,对中国进行近距离的详细考察。
一开始,清政府对阿美士德号上的英国人,和前几拨英国人一样。客客气气地让你吃闭门羹,好吃好喝招待着。就是一说通商,开放,就避而不谈,也不许你和普通中国老百姓接触。但英国人呢,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糊弄了,这次来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职员里,有个中国通林德赛,化名胡夏米。每到一个地方,都有理有节,坚持不懈地跟当地的清政府官员掰扯,让这些当官的很头疼。
通过这次近距离观察,英国人得到了什么宝贵的情报呢?第一个,他们锁定了中国沿海地区几个适合开放通商的港口城市,比如这个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什么的。后来这些港口,都在中英南京条约里,被要求向英国开放。第二个,英国人找到了和清政府打交道的具体门道。这个胡夏米,就在报告里说了,清政府,从上到下,都是欺软怕硬,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你越低声下气,它反而越骄傲。反过来,你要是语气强硬,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清政府反而会先做点让步,把你打发走再说。第三个情报,英国人说,这个清政府内部,是一级瞒一级,说一套做一套。官员只对上级负责,欺瞒哄骗,说真话反而倒霉。比如阿美士德号强行进了福州港,负责福建省海防的一个武官,陈显生,把英国人进港的消息据实上报,结果下场就是被摘了顶戴花翎。后来这个陈显生,在私下给英国人的信里,说了很多实话,把中国官场的这种逻辑一五一十,和盘托出,这让英国人大开眼界。清政府为了防止人民接触外面的世界,维持自己无所不能的假象,居然要一个无辜的,尽职的官员来背锅
胡夏米一行得到的第四个情报,也是最宝贵的一个,就是,中国的人民对清政府的敌意,比对洋人的还大。阿美士德号每到一地,都会和当地的中国老百姓接触,进行贸易。胡夏米就发现,中国人民非常热情,因为外国人带来的商品,质量不错,中国也没有,而且外国人做买卖诚实公道。一些当地老百姓就跟洋人吐槽,说当官的要跟你买东西,直接就是明抢,哪里像你们,公平地道。一些沿海地区的读书人,绅士,甚至还私下给洋人写信,说,当官的都是无赖,我们老百姓,很乐意当你们的朋友。当然,为了怕惹麻烦,他们都要求胡夏米,看完自己的书信,就赶紧烧掉。
所以说,这一行,阿美士德号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决定下次再和清政府谈判通商问题,必须要以武力为后盾了。为什么呢,胡夏米总结说:第一,清政府欺弱怕硬,武器水平太落后了。二来即使冲突一起,中国老百姓也不大会站在清政府这边,打什么人民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胡夏米的预言,一样没差,全落实了。清政府的军队,不堪一击。而且整个战争期间,老百姓基本都在旁边看热闹,还主动和英国人做买卖,让英国人没有后勤给养缺乏的后顾之忧。
从这个历史事件,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就是说,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只要形成一个封闭性系统,就没有办法及时应对外来的挑战和变化;另一个呢,就是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战斗力,就是先机。一个组织能否占据足够多的外部信息,是它软实力的重要组织部分,清政府这个组织,占有的资源不可谓不多,但是它一来自我封闭,二来没有足够的信息获取能力,所以必然被淘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0
向中国市场倾销鸦片的需求,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强大,清政府的软弱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