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以“生”为本

如题所述

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激发兴趣,让学生专注于课堂。
设计精妙的导语利于学生兴趣高涨地投入自主学习新课的氛围中。因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胃菜。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课前导课的设计。导课方式或为故事,或为音乐,或为诗词,或为谜语,尽最大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学注入一股激情的力量,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在众多的导课方式中,故事导入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导课方法,学生听故事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情感渴望和需求,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我的母亲》这一课时,我就以古代《孟母三迁》、今天《暴走妈妈》陈玉蓉的故事作为导语引出课题,很快就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情感,为这一节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更专注于课文和课堂。学生听完导语后,一边说着真感人,一边迅速打开课本,进行自主阅读。而这便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学生认可了导语,积极展开自主阅读,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专注于课本、专注于课堂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意愿,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其原有的知识储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情,尊重学生意愿,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学习有不同的需求,阅读中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意愿,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教学中,当学生在课堂中提出展示自我的要求时,只要是利于学习的合理要求,我都会想方设法满足其要求。而与此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并常为他们独特的见解而欣喜不已。例如,在教《威尼斯人》时,学生提出:老师,我们很久都没有表演了,真想表演啊!面对他们渴求的目光,结合本文内容,利于激发学生表演热情之特点。我当即决定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于是,我和他们一起探讨剧本,并指导他们进行激情表演。结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通过表演,很快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出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再例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让学生自主解读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许多学生都认为从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这一角度进行评析。一个成绩中等的孩子却大声说道:我认为贝多芬双耳失聪,是个不幸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幸运的人。 那学生一语既出,全场肃静。大家都将目光投向发言者。他继续平静地说:我认为贝多芬是个幸运的人的原因是:他有音乐为伴。耳聋让他失去了和外界交流的机会,但同时也让他获得了安静,让他能和音乐相伴,创作出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如课文中提到: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与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那学生说完,同学们自发报之以掌声。课堂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实质在于凸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角色,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见解。倘若真能如此,课堂中必能精彩不断,而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了。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授课时,我们应根据教材、学情等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适合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不能将一种教学方法不加选择地一用到底。如《春》诗意优美,可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感受文辞之美。《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较为难懂,可采用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应紧扣教学实际,且应力求多元化,
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基于此,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授课时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关注全体学生,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步调达成基本的学习目标,得到不同层次的能力训练。例如,对理解力差的学生,要考虑让他们解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如背诵诗文,上台书写生字词等,有时,还可鼓励他们自由提问生字词,或针对课文内容自由提问。哪怕只是一个字词,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不断增强他们对学习的成就感,而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好或很好的中等生或优生,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梳理文章脉络,品味文句,并针对课文内容大胆质疑。总而言之,力争维护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所享有的平等地位,努力让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例如:当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都应该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能对它草率地瞧一眼,随便来个评价就草草了事。而应以分层次抽查或全班普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检查结果,指导今后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的训练完成后,教师应从完成的质量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点,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课堂行为受到了老师的关注,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同时教师针对性的点评也利于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能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三、巧设精妙的结束语,能巩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堂课结束,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会有所得。但所得也许是零碎的。倘若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前,引导学生谈感悟,谈学习本课所得。之后,教师相机将有关内容汇成结束语,结束语或重在小结本课所得,或重在引发思考。激情收束全课。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更为明晰的印象。如在教《敬畏自然》这一课时,在让学生谈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这样收束全课: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所以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教师最后的激情结束语如重锤,敲击学生的心灵。相信学生必能因此而对这节课印象深刻,也更能激起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总之,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自始自终,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想方设法导好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意愿,优化教学方法,巧于引导学生大胆表明见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做到因材施教。那整个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