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意思

如题所述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以下是有关诫子书的内容: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性质的书。这一种家教、教训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在传统的伦理之上,借助尊长的权威,对子孙族众的道德约束,是古人向后代传播立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

家教的产生,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社会是在一个半封闭暖温带大陆繁衍起来的,以农业经济为生存基本手段,保留有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制度。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文化带有宗法性。宗法文化的特征就是重视血缘关系,强调伦常秩序。家教是这种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

家教的重要意义在《大学》里得到了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向外的逻辑思维使得“齐家”在这个环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成败关系重大,于是古人很重视家教。周朝的周公教儿子不要求备于一人。

孔子叫儿子伯鱼学诗学礼。这些都还只是口头形式的家教,有很大的随意性。而以文献形式大量出现的家教是在两汉时期。两汉时期,新兴的豪族大家通过密切家族联系来扩大社会影响力,纷纷制定家庭或家族的清规戒律。诸葛亮的《诫子书》正是在这样种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