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怎么结束的

叛军最盛时占过哪些地方
玄宗逃到哪去的

概述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爆发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重点人物

* 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 史思明 * 史朝义:史思明之子。

高仙芝 封常清 哥舒翰 陈玄礼 郭子仪 李光弼 许远 张巡 颜杲卿 鲁灵 张介然

安史之乱的经过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8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被唐军平定。

内容介绍: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

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

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 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0-01
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率15万叛军南下。一路上烧杀抢夺,地方官吓得弃缄逃跑或开门出降。叛军很快就渡过黄河占领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安禄山自称是大燕皇帝,他盘踞洛阳、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以范阳为大都。叛将史思明步其后尘,定范阳为燕京(今北京)。[/size][/font]
aVc$se;S+E8[ [font=宋体][size=3][/size][/font]
'oJ OX~ F [font=宋体][size=3] 'X6v9r*kOmM

K QmD;x0ZXPg 在这危难之际,唐肃宗任命大将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今宁夏一带),率部队讨伐。郭子仪迅速出兵,与河北节度使李光弼内外夹击叛军史思明,收复河被十余郡。安禄山大惧。子仪、光弼等面对来势汹汹的2万救援史思明的叛军沉着应战,郭子仪认为,叛军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疲于奔命;并且由于对方轻敌,斗志松馏,自己将其击败是完全有可能的。于是,他领兵退驻恒阳(今河北省灵寺县),深沟高垒,据险坚守,做好反攻准备。同时采取“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则练兵,夜袭其营”的作战方针,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叛军杀来,果然疲劳不堪,士气沮丧,而唐军兵强马壮,兵分两翼向敌营杀去,敌兵弃甲抛戈,四散溃逃,唐军大获全胜。仅此一役,斩杀敌军数万人,活捉敌6千人,缴获战马4百匹。敌将史思明被飞箭射中,仓皇出逃,坠马后被唐军杀死。
v!llKZ/W ~b:U ~ Ui"qg\+yB2m(x

@:_1r5H3w1Di] 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串部队夺回潼关(这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即率汉、番15万将士乘胜前进,直逼长安,他兵分3路,昼夜兼程,很快来到长安西番积附近。叛军10万人马驻扎在长安城北,与唐军对垒。战斗一开始,郭子仪扬鞭策马,挥舞战刀,率大军猛烈攻击,番兵以奇兵从敌阵之后夹击,擂鼓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叛贼大溃,被杀6万余人,傍晚,残余叛军急忙逃出长安。第二天,被叛军骚扰的老百姓夹道欢迎官兵人城,有人哭着说:“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官军回来!”匪首安庆绪获悉长安失守,大惊失色,急派严庄率兵迎战。两军在新店(今河南省陕县西)相遇,敌军依山扎营,凭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而固守。郭子仪审时度势,变劣势为优势,他一面选派2千名英勇善战的骑兵迅速冲进敌蕾,一面派出1千多名弓箭手埋伏在山下,另命3百精兵从叛军背后登山偷袭,自己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追击敌人。叛军被唐军前后包围,左右挨打,进退不得,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安庆绪只好放弃洛阳,逃奔相州,唐军收复洛阳,平复河东、河西、河南等州县。x$t#y~2D@Fgo
4hTe.ja,MrM
5^ua P6QD9f
公元758年9月,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9个节度使再次出兵讨伐乱臣贼子安庆绪。唐军总兵力5.5万,一齐出动,围攻相州城。此战由宦官鱼朝恩做监军督使,监督诸将,但他不懂兵法,又嫉忌郭子仪等,便胡乱指挥。结果,唐军吃了败仗,洛阳、河东重陷敌手。河中、太原等地相继发生叛乱,一些节度使被杀。唐王朝再次起用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出兵泽州讨伐叛军。他一举擒杀叛匪头子王元振数人,使河东诸镇因惧其威名而不敢作乱。4年后,唐肃宗死,代宗登基。第二年元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兵继续讨伐叛军。叛将史朝义败逃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北),畏罪自杀。至此,“安史之乱”完全平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