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关于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引领第一次北伐曹魏时魏国当时的政治格局以及雍凉地区的官员名单和军事布置

蜀国的第一次北伐引人注目,最近也常在网上找这类的话题,但苦于不甚详细,个人整理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想请哪位大大帮帮忙,问题主要分在四个方面,1 魏国当时的政治大格局,2 魏国当时的整体军事实力,主要是当时京畿地区的机动兵力约有多少,3 魏国当时在雍凉地区的军事布置、军事实力以及雍凉地区的主要政治军事官员是哪些,4 传说中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老儿在哪,有说在宛城厮混,有说在荆州鞠躬尽瘁,究竟哪个是真的!好,问题就这么多,先谢过众位大大!
哪为大大花点时间帮俺整理吧,谢过了!!!!

具体的情节,楼主去看三国志吧。当时司马懿在宛城驻军,防备东吴,直到后来才调到陇西。不要钻三国演义的牛角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2
你去看史书
第2个回答  2007-10-23
三国演义讲的不一定是事实,三国志是比较正规的史书,还有不少名家作的注也可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07-10-26
人口是重要的战争资源。在冷兵器时代,人口的多少基本上就象征着国家的实力。本人根据东汉末年各地方志中记录的人口数量,以及魏、蜀、吴三国的割据形势,对三国人口进行粗略统计,结果如下:

占据司隶、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幽州、并州、凉州;徐州的彭城、东海、琅邪、下邳四郡,广陵郡的盐渎;荆州的南阳郡,南郡的襄阳、江夏郡的平春;扬州的九江郡。其中各地的人口数量为:
司隶:三百一十万六千一百六十一口(3106161)
豫州:六百一十七万九千一百三十九口(6179139)
冀州:五百九十三万零九百一十九口(5930919)
兖州:四百零五万二千一百一十一口(4052111)
青州:三百七十万零九千八百零三口(3709803)
幽州:二百三十三万四千九百七十四口(2334974)
并州:六十九万六千七百六十五口(696765)
凉州:四十四万六千七百八十六口(446786)
徐州(其中的彭城、东海、琅邪、下邳四郡,以及广陵郡的盐渎):二百三十八万一千四百九十三口(2381493)
荆州(其中的南阳郡,以及南郡的襄阳、江夏郡的平春):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口(2439618)
扬州(其中的九江郡):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六口(432426)
魏国总计:二千九百二十七万零五百七十七口(29270577)

占据益州全境,人口总量为:七百二十四万二千零二十八口(7242028)

占据交州;徐州的广陵郡;扬州的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五郡,九江郡的历阳;荆州的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六郡。其中各地人口数量为:
交州:一百一十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四口(1114444)
徐州(其中的广陵郡):四十一万零一百九十口(410190)
扬州(其中的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五郡,以及九江郡的历阳):二百九十万六千一百一十二口(2906112)
荆州(其中的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六郡):三百八十二万六千三百三十四口(3826334)
吴国总计:八百二十五万七千零八十口(8257080)
按:以上数字取自东汉末年各地方志,至三国鼎立时,实际人口数量应较此大为减少。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吴国有52.3万户,230万人,,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三从两点变化得知蜀国每户大约有3.4口人,;吴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魏国每户大约有4.3口人,四通过比较三国人口统计,得知三国中魏国人口最多,吴国其次,蜀国最少。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得知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当然也是人口最多的,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魏国也是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事实上三国时期各国的常备兵维持一般都不超过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只有蜀国例外,却也相差无几,蜀灭时只有二十三万户,九十四万人,只有兵十万多一点。吴灭时约四十余万户,二百三十万人,有兵二十余万。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长期分裂和战乱时期。黄河流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附近,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从洛阳至彭城(今徐州)的黄淮平原上,经曹操和陶谦之间战争,“墟邑无复行人”。除了战争中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三辅、南阳人民多迁往益州。徐州一带人民多避乱江东。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还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远徙交州。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不少是黄河流域迁来的士大夫。此外,还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甚至去鲜卑境内。如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以后魏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

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川东),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继而曹既平张鲁,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曹丕建都洛阳,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实河南。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以后几次北伐南征,也迁民于成都平原。此外,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入居中原,散布于沿边诸郡。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东吴征服山越后,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经三国时期屡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所以据西晋太康初年(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34%。黄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约占全国人口的32.12%。全国郡级人口分布第一位是河南郡,即曹魏政权首都洛阳的所在地,有11万户,以下依次为与河南郡接界的河内郡、东吴旧都建业所在地的丹阳郡、今冀南与鲁接界的阳平郡、蜀汉旧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户数都在5万以上。可见是由三国时代人口迁移的结果。而更一步的分析表明:若以亡蜀的人口数计算,当年蜀约九十四万口,魏则有四百四十三万口,蜀魏的比率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一。再以吞吴的人口数计算,吴约二百三十万口,若假设前述魏蜀人口不变(因史料考证欠缺,略以三国人口零成长为前提),吴魏比为为百分之五十六。三国时期总人口约767万,与上述之值并无太大出入。

魏、蜀、吴三国人口比较表

国别 户数(万) 人口数(万)

蜀 28 94
吴 52.3 230
魏 103 443.28
合计 183.3 767.28

蜀汉在三国后期军事上比较活跃,但蜀汉发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要用10万兵的话,则10个人中要有一个当兵,老幼妇女去掉,只选青壮年,比例要达多少?还要不要发展生产?历史上(正史)的诸葛北伐,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此时孙吴有兵23万(230万人口)。曹魏有兵50万(443万人口)。魏蜀实力相差悬殊,正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总兵力加起来都没有30万。最多的一次6万,最少的一次万余。蜀国人口不过百万,能拖起10万军队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诸葛亮的最大活动兵力不会超过6万。魏国的西线防御兵力在20万左右。(曹真一路近10万,司马懿和张颌领另外10万。活动兵力在15万左右。){个人意见}诸葛的北伐,所谓“统一中原,恢复汉室”实际上已经是个口号而已,其自己也知道。真正出兵的目的,在垄。此时荆州已经失守,按其所谓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最后一丝希望也已消失。取垄在战略态势上有所改善,不至困向一隅,坐以待毙而已!历史只相信实力,无论是财力、物立、人力,蜀汉已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两方,只能寄希望于孙氏联盟才能得以苟延残喘。但是无疑,统一的重任他们是没份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文帝死曹丕死,司马懿崛起.对中原的氏族来说比起诸葛亮的拥汉反魏早已是过了时的号召.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司马氏会不会取代曹氏.所以诸葛亮的号召中原氏族根本毫无回应.
在加上蜀国兵少,魏国跟本不以为意.史书上记载的三国著名大战实际兵力如下:

官渡之战,曹操”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绍”众十余万”;
火烧新野,认为曹仁兵力至多8千人(无史书记载)。
赤壁之战,曹操十五六万,孙权五万,刘备一两万.《三国志》记载详细。
夷陵之战, 陆逊统率的吴国抗蜀军:兵力5万。(《资治通鉴》、《三国志吴主传》、《陆逊传》均有记载);蜀军的总兵力在7.2万左右(不包括赵云军),其中在夷陵地区作战的有5.9万人。战败后,刘备退回永安有2.3万兵防守。

六出祁山,每次都不超过五万人。
第4个回答  2007-10-29
1,在白度上找啊,或在SOSO上找.
2,买本三国演义看看.
3,问问你身边的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军雍凉总指挥是谁
与攻占长安问鼎中原只有一步之遥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宣告失败!魏国也将防御重点由原来的东吴转移至蜀汉。以至于后来诸葛亮的四次率军北伐,形势更加困难险峻。④挥泪斩马谡 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

三国时蜀国北伐曹魏的时候为什么每次都要兵出祁山?
诸葛亮的政治目的就是夺取陇右五郡,而曹魏从关中地区进入陇右五郡一定要经过祁山道,所以祁山道对诸葛亮来说,非常重要,魏国也在祁山道重要据点常年驻军的。正国为如此,所以诸葛亮五次北伐中有2次都走了祁山道,因为诸葛亮的政治目的是先蚕食雍凉,后夺取长安,而不是魏延子午谷奇谋那样极具冒险精神...

假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夺取了长安,魏国会如何应对?
雍凉二州羌人和胡人较多,历来是魏国防范的重点,像雍州刺史郭淮就长期屯兵上邽,防御胡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郭淮就统帅部队击败柳城的高详,而凉州刺史徐邈击败南安叛军收复南安,所以雍凉二州的地方部队并不少,而且战斗力也不错。另外《孙资别传》记载了诸葛亮一到南郑魏国就知道了消息,虽然很...

诸葛亮最后几次伐魏的时候,吴为什么不助蜀呢?
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其实越到后面蜀军给魏军的压力越大。诸葛亮在世期间,曾经先后五次北伐。在这五次北伐中,第一次北伐时蜀军一举夺取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是历次北伐中战果最大的一次。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时的蜀军最为强大,不过实际上恰恰相反。诸葛亮接管蜀汉军政大权,是在刘备死后。此...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三国各有哪些主要将领,谋臣。
谋士:张昭 顾雍 虞翻 步骘 阚泽 诸葛瑾 诸葛恪 周鲂 武将:凌统 朱桓 徐盛 丁奉 孙韶 孙桓 全琮 吕岱 三国军事实力对比:曹魏:总兵力在40万左右,但雍凉一带不到十万,估计在6-7万。蜀汉:总兵力在13万左右,除去据点守兵,诸葛亮尽起10万兵力出祁山。孙吴:总兵力在20万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须口...

诸葛亮挥师北伐收复中原,为何每次都是往甘肃跑呢?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五次北伐曹魏,大多都是从汉中北上进攻雍凉一带。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总是出兵北上进攻雍凉呢?雍凉战略位置重要。我们知道,所谓的雍凉,就是今天的甘肃、宁夏一带,地理位置重要,这里东有陇山与关中相隔,是重要的丝绸之路商业要道,把住陇山,阻断陇道,就能控制陇西,进可攻...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这个时候魏国国力和蜀国国力的对比是如何的?
李开元认为蜀国是一个以豪侠武人、寒门下士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在三国中带有浓厚的下层社会特点。他始终没有与当时的强大力量,士族豪强合作,尤其是益州士族豪强一直对蜀汉政权阳奉阴违。在邓艾率军队到达成都城下时,朝中大臣力劝投降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诸葛亮在前几次北伐时虽然占领了雍凉二州...

诸葛亮的北伐真实战绩是怎样的?
不过,后几次北伐,战绩是不错的。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收复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武都、阴平二郡。曹操时期,曾经迁走了5万落武都氐,但只是担心刘备、马超联络武都氐进攻关中,并不意味着对武都的放弃,正如曹操也迁空淮南民,但不意味着放弃淮南一样。自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尽管三国之间相互征伐,但彼此疆域稳定,郡一级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三国各有哪些主要将领,谋臣。
谋士:张昭、顾雍、虞翻、步骘、阚泽、诸葛瑾、诸葛恪、周鲂 武将:凌统、朱桓、徐盛、丁奉、孙韶、孙桓、全琮、吕岱 4. 三国军事实力对比:- 曹魏:总兵力约40万,雍凉一带约6-7万。- 蜀汉:总兵力约13万,诸葛亮出祁山时尽起10万兵力。- 孙吴:总兵力约20万,主要分布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

诸葛亮北伐中原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最忧虑的是司马懿统兵,将为蜀中大患。马谡建议行反间计,使魏主曹睿将司马懿免职回乡。次年,诸葛亮率军第一次伐魏。魏延建议,愿领兵五千,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北投,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诸葛亮很谨慎,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从陇右取大路进兵。魏明帝曹睿召群臣计议,夏侯楙愿率兵抵御蜀兵。夏侯楙是夏侯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