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文言文中“动词+于”表被动,“于”后面必须跟人吗?

就像“困于长安”是被动句吗?

“动词+于”表被动,“于”后面跟主动者(人、或表示地理等的专有名词

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1、王建禽于秦。(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再如:“困于长安”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困”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长安”,表示被动。本句话的意思就是:被困栽了长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6
一、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
译文: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但是)秦国(答应给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二、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1、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文公·传十三年》
译文: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2、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
译文: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
译文::吴广向来爱惜人才,士卒大多是被他用。
三、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译文: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
译文: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文: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四、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例如:
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译文:荆州的百姓依附,是被兵势所逼。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傅说从建筑工作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从鱼盐买卖之中被挑选出来。
五、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文: 所以在国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司马迁 《屈原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特殊句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2
“困于长安”被动句,意思是说被困在长安了,于后面不一定要跟人,也可以是地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26
困于长安,这里于当介词。
是这个意思:动词/动宾+于+所处名词,这个于当介词用。
第4个回答  2022-08-20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但是)秦国(答应给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