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展与展望

如题所述

张业成 高鹏鑫 赵晓青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历程,总结了近十年来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今后时期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展;展望

2012年是全国地质资料馆建馆60周年。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建设发展历程是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代表和缩影。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总结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纪念全国地质资料馆成立60 周年,笔者撰写了本文,回顾总结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展望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希望能继往开来,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服务水平,为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工作,产生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为了规范全国岩(矿)心管理工作,地质部于1962年制定发布了《岩(矿)心管理规定》,又于1979年和1990年(时改称为地质矿产部)进一步做了修改,对岩(矿)心的整理与保管多次提出了规范要求。为了管理实物地质资料,各地质勘查单位陆续建立了岩心样品库,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和地质院校还建立了地质博物馆,虽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技术方法比较落后,但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存,为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3地质队,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对保存的青城子矿区数十个钻孔岩(矿)心、副样的重新测试分析和研究评价,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发现了高家堡子大型银矿床和小佟家堡子大型银矿床,后经连续勘探,进一步拓展为超大型金银铅锌矿床,找矿成果荣获2005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再如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1981年遵照地质部下发的《有关金矿普查评价要求的通知》规定的新的评价指标,对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铅锌银矿在1959~1960年和1977~1979年所做的勘查工作重新进行查验,并对已经掩埋的岩心进行复查和补充取样分析,证实部分矿体围岩中铅锌含量达到工业品位要求,重新圈定后,大大拓展了原来零星分布的矿体长度和厚度。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开始部署较大规模的勘查评价工作,至1988年共施工69个钻孔,其中62个孔见矿,估算铅锌矿石储量276×104t、共生伴生金19t、银1163t。以后又于1988~1993年进行了补充详查,提交了《河北省张北县三号乡蔡家营铅锌银矿Ⅲ矿带详查地质报告》,批准铅锌储量144×104t、银矿储量832t、矿区铅锌远景储量490×104t。目前已开始大规模开采。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陷入严重困境——大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由于经费严重短缺,岩心库破损倒塌,管理人员退休或转岗,管理制度废弛,致使管理工作有名无实,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损毁散失。

在众多地质行业中,石油系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最为规范,服务效能最为显著。自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大规模开始油气勘查开始,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和大港油田等各油田都建设了规模较大的岩心样品库,油气勘查取得的岩心岩屑得到了很好的保管。几十年来,尽管伴随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油气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不但没有削弱,而且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发展完善,为提高油气勘查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最新进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①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②2000年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开展了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研究等工作,不仅使一大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开展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服务,为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作用;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落实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1.国家高度重视实物地质资料,法规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地质资料管理范围。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要求。此后,国土资源部办公厅陆续发布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等通知,部署了有关的工作。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保障。

2.初步形成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按照《条例》和《办法》的有关规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落实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和馆藏管理机构,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初步明确了职责任务和人员编制,为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

3.省级实物库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省级实物库建设陆续开始启动——安徽、上海、天津3省(直辖市)已建成;北京、黑龙江、浙江、福建4个省(直辖市)已经开工建设或即将建成;江苏、河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论证或报批;河北、广西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拟通过改建、扩建或委托方式建设省级实物库。

4.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开始启动

地质大调查及危矿勘查等一些专项开展了或已完成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形成了系列实物成果。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开始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发布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开始走向全面化、规范化。

5.逐步落实委托保管制度

国土资源部制定了《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规则(试行)》,组织了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培训,对申请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的资质进行了审查,批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等13个企业为首批委托保管单位,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6.初步摸清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家底

2009年7月,国土资源部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及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覆盖了全国主要生产和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部门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482个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1359个实物地质资料永久库房,保存岩(矿)心825.41 × 104m、岩屑16.59 × 104件、副样1002.29 × 104件、标本30.15 × 104件、光(薄)片69.21 × 104件;加上其他一些保存方式,存放岩心总量达1000多万米。

7.基本掌握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

2011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发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软件,并通过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向全国发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65个单位进行了钻孔基本清查,已查出有钻探工作量的项目数27963个,已查出的钻孔总数618972个,其中信息完整的钻孔数496734个,仅有部分信息的钻孔数80649个。在全国地质钻孔清查的基础上,开始启动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

三、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展望

1.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形势,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为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今后时期我国地质工作还将进一步发展,除了已经部署和实施的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外,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海洋地质调查、科学钻探与深部探测、境外矿产资源勘查等工作蓬勃兴起;与此同时地质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勘查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人们对地质资料信息需求空前迫切,除了需要利用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外,尤其需要实物地质资料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伴随地质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必将产生更多的特别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需要及时保管和开发。地质工作对地质资料的迫切需求,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基础和机遇。

从挑战方面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基础薄弱,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和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馆藏机构不健全,保管设施和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与技术方法不完善,服务产品与服务手段单一,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与信息共享基础薄弱等。

2.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1)完善工作制度与技术方法体系,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在继续贯彻落实《条例》和《办法》的同时,细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具体要求与工作方法,研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资质与分级标准;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制度;实物地质资料库设计建设标准;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设备标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标准;实物地质资料埋藏规定;实物地质资料成果集成方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要求与收费标准等。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满足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

(2)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按照《条例》确定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分级管理和委托保管责任。与此同时,根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资质条件,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设施建设、人才建设、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使馆藏机构和委托保管单位能切实承担起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

(3)因地制宜地推进实物库建设

1)国家实物库建设:在已有基础上,通过二期工程加以完善,主要是增设实物整理厅、观察厅、岩心扫描室及陈列厅等。

2)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因需要解决土地、经费等问题,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建成,更不能够按照同一模式建设。应该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其建设模式可有多种选择:一种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集中保管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物地质资料,或者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资料馆、地质博物馆等统筹建设,实现地质资料与实物标本管理服务的一体化;第二种是主库加分库的模式,即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勘查工作分布情况,在省会和主要勘查地分别建一个综合性的主库和若干分库。此外,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实物地质资料库需求和建设能力有很大差异,所以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规模、现代化水平等只宜提出基本要求,而不必强求一致;建设步伐和时间更难以同步,只能是积极推进,逐步实施。在实物库建成之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修建临时实物地质资料库,或通过委托、租赁等方式,解决保管设施,使本行政区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保管利用,遏止严重损毁丢失的局面。

3)地质勘查单位实物库建设:各地质勘查单位是生产和保管、利用实物地质资料的主体,目前大部分单位没有实物地质资料库,或者已严重破损。由于各地质工作单位的需求和条件不同,对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应有不同要求:甲级资质地质勘查单位,应建设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并设专门人员管理;其他地质工作单位,即便不建设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但也应有规范的实物地质资料存放地,除了保证完成汇交任务外,还应该将那些对本单位有进一步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4)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改革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机制:①完善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②把地质资料汇交与项目管理相结合;③把地质资料汇交与矿业权管理、地质工作资质管理相结合;④把地质资料汇交与权益保护相结合,全面提升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保障能力。

(5)扎实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

在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同时,尽快对历年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清理。由于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数量巨大,所以清理工作难度很大。尽管如此,也必须组织清理,否则,不仅几十年的“陈年旧账”不能了却,而且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除极少一部分得到入库保管外,其他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也会变成“陈年旧账”。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宜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条件,分步组织实施,通过典型示范,在组织管理及筛选汇交、处置埋藏等方面建立规范和经验,在全国推广。

(6)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第一,提高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库藏产品,提高服务效果;第二,研究建设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整合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第三,构建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指导下,构建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全面提高地质资料信息对经济社会和地质工作的信息支持能力。

(7)进一步加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今后时期的工作方向是:在进一步加强实物采集,完善国家实物库藏体系的同时,加大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围绕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其他重大部署,开展服务产品开发与集成工作;与此同时,完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技术方法,引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A.完善服务设施

做好实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以及实物观察厅、教学实习标本室,维护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展厅和大标本园。

B.丰富馆藏资源,完善库藏体系

跟踪整装勘查和“358”等重大地质工作进展,继续开展全国著名矿山重要标本采集;完成10个“金钉子”剖面及重要建阶地层剖面标本专项采集工作;开展深部探测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收集100个科学参数井的岩心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岩心;开展境外矿产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完善库藏体系,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C.丰富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体系

继续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每年完成40000m岩心扫描、1000件标本照相、2000件薄片照相工作。

结合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求,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指导下,加强编研与专题服务产品开发。重点开展下列工作:

1)典型矿床信息资源整合:以19个重点成矿区带和47个整装勘查区为单元,整合各类信息,包括地质背景、成矿模式、找矿模型、钻孔信息、岩心信息、岩心图像、标本信息和标本照片等,形成专题服务产品。

2)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发布资料目录(案卷目录)、实测剖面目录(文件级目录)、标本与薄片目录;发布标本描述和薄片鉴定报告;针对重大地质问题,编写专题资料目录。

3)教学与科普产品开发:依托库藏资源,建设与完善专业教学与科普基地,针对专业教学和科普需要,开发教学实习产品和地学知识科普产品,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效益。

D.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手段与技术方法

开展馆藏实物三维信息采集工作和数字展厅建设工作,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和国家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服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完善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及时发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向社会提供权威的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服务。开展岩心表面彩色图像扫描、标本照相、光(薄)片显微照相、岩心多参数综合采集等工作,丰富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资源,同时为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提供示范。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国家虚拟岩心库建设,促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