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没杀汤和?

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这些都杀了?汤和为什么不杀呢?

一提到汤和,对于热爱历史的人来说就会想起明朝皇帝朱元璋。因为他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这也会让我们想起朱元璋稳固地位后杀功臣这件事。历史上汤和为人谨慎,沉思多敏。自从他跟随朱元璋之后,在多次战争中屡战屡胜,取得许多的军工,最后升迁为统军元帅。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在朝为官者时刻谨记的一句话“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就开始慢慢的展现出他的凶狠、残暴的一面。他开始对自己的功臣出手,这些功臣都是当初打天下时候的兄弟,比如蓝玉、胡惟庸、李善长等这些人都慢慢的遭到了朱元璋的惨手。

开国功臣陆续死去,但是汤和却没有遭到朱元璋的杀害。对于这其实有三点原因:一方面汤和这个人本就是为人谨慎,表面上让人看来忠厚老实,实则是大智若愚。这一性格给他带来很多好处;其次汤和占据人和,他是朱元璋儿时的玩伴,朱元璋能登上皇位跟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多次都是汤和鼓舞了朱元璋;另一方面就是汤和去世的时间很对,在晚年时汤和身患疾病卧床不起。这让多次想要对他下手的朱元璋难以痛下杀手,这才保住了没有被杀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4

汤和是个看似憨厚老实实则心如明镜的人,懂得功成身退不趟浑水,对大明江山没有威胁,这么懂事的有才之人还是朱元璋幼时的玩伴并且有恩于他,晚年死的也恰是时候,所以朱没有杀他也就说得通了。

狡兔死走狗烹是后世大多数人对“蓝玉案”“胡惟庸案”“李善长案”的解读,实际上作为一个帝王需要有多方面的政治考量,功臣坐大必然会影响皇权的至高无上后患无穷,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汤和免于被杀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1、 一个大智若愚的臣子

在什么位置要有什么觉悟,汤和很明智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在皇帝面前从来不仗着自己是功臣而有优越感。朱元璋清算重臣的时候,善于审时度势的他早有察觉,既然无心造反他就把底牌亮的明明白白,要想保全小命卸下兵权回家种田才是上上之选,无疑这一举动大大取悦了皇帝。

2、 一场真实存在的情义

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参军的引路人,打战时的伙伴,军中唯一忠实的粉丝,皇权事业发展的跟班,朱标的岳丈。他无形中通过这么多重身份把自己绑在了朱元璋身边,皇帝也不是绝情决义六根清净的人。

3、 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可能朱元璋也一直在纠结犹豫到底该怎么安排汤和,但是还没等到他安排,汤和自己就得了重病,连死都不让皇帝为难。这样的好臣子在哪里去找。

第2个回答  2019-06-29
能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寻个善终,是真正的奇迹。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史实已是耳熟能祥,可汤和偏偏能在浩劫中安活下来。老汤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是老朱的“发小”。童年时和朱元璋一起放牛,青年时正是他的一封信把窝在破庙里讨生活的朱元璋拉上了造反之路,朱元璋濠州投军时,汤和还是朱元璋的上司,可从那时候开始,老汤就对朱元璋必恭必敬,成为朱皇帝最早的铁杆亲信。以汤和的履历和地位,在建国后他不可能不招致朱元璋的猜忌,但汤和的优点正是他这种“识时务”的判断力与处事方法。汤和基本做到了与世无争,实为老资格元勋的他极少炫耀自己的功劳,元朝灭亡后,汤和是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的将领,后来倭寇扰边,又是汤和受命戍守山东沿海,确保了明朝海疆的安全,功成后毫不争功,把朱元璋的赏赐分给故交后归养故里,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也使老朱终于对他放下了戒心。老资格的汤和在明朝建国后的官位远不如许多功臣那样显赫,而他的结局无疑却是最好的,说起这位老好人的一生,真让人感叹吃亏就是福啊。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哀荣。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功臣的,汤和能成漏网之鱼,确实是个奇迹。可见,《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
第3个回答  2019-07-01
朱元璋杀百官,是因为有的过于飞扬跋扈,有的过于张扬。而汤和是个老实本分的人,而且他俩是老乡。
第4个回答  2019-07-01
朱元璋杀的人,官僚习气都很重,而朱元璋是最讨厌这种习气的,当汤和在后来功成名就后就别无所求了。所以朱元璋没杀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