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到明是如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

如题所述

秦始皇始设宰相,上辅皇帝,下统百官,位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初,武帝设中外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令其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时,三省逐渐形成,至隋唐,又得到很大发展。三省互相监督和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相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宰相权,至元后期,相权愈来愈大,甚至可左右皇位的继承;至明时,太祖废宰相,皇权进一步加强。不过,皇权达到顶峰,是出现在清雍正帝设军机处时,而不是太祖废相制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2
中国自丞相之职设立开始,君权与相权就处于既依赖、又冲突的紧张关系之中。君权是绝对的,中国皇帝专制的特性,使秦汉以后的君、相关系,始终处在「君尊臣卑」的不对等态势下。相权是相对的,相权往往随君权的大小而消长;因此,君权与相权从来就不是平行的,有时甚至是紧张的。君权与相权有三种关系:君强相弱(汉武帝的内朝外朝,近侍可以干涉国政,武帝大权独揽。明朝朱元璋撤丞相一职,事必躬亲。雍正设军机处,把封建专制推向顶峰)。君弱相强(万历和张居正)。君相平衡(唐太宗和房杜)。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从整体来说一直都是在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


“相”源起于春秋,原为导礼之官。宰相为君主所任命,其一切的政治措施或行为必须对君主负责;因此,皇帝与宰相间也是主从关系。各国诸侯用相辅政,目的是为了抵抗擅权的贵族。宰相作为最高行政长官是在战国时代。宰相职掌:宰相职权,包含民政、军政、财政、立法、外交、司法,以及官吏的任免、考课、奖惩等方面。权力施展:宰相的权力,一般分为朝议、咨询、谏诤、封驳(封还皇帝的诏令)、奏请、施政等。宰相出现的意义:选贤举能:丞相的出现,是任官制度突破宗法亲族的界限,改变世卿世禄(世袭罔替)的里程碑。分层负责:丞相制度是政府官僚机构逐渐完善,有效执行各项政令及于全国各地的重要标志。

分解相权——君尊相卑的环境下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如和缩小相权:
一.政军分家:将丞相职司中有关军事的部分划分出来,由皇帝直接掌握;秦代因此没太尉的职称。
二.设置监察:御史大夫职司百官监督;对丞相处理的一切政务亦可过问;官阶虽低,但权力颇大。武则天时期发明了对内监视制度。明朝发明锦衣卫制度。清朝康雍时期的秘折制度。
三.事必躬亲:秦始皇和雍正帝事必躬亲,大小事需经裁示;每天批示百余斤的竹简文书,相对剥夺宰相权力。

相权的三次变迁
三公制:秦至汉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的首长,汉人习称为三公;丞相之下设九卿。
三省制:唐代将三省职权确定,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议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内阁制:明初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权;并设殿阁大学士多人参预机务,阁臣首辅即为名义上的宰相。5,极端君主统治。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一)趋势: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李俊,《中国宰相制度》,1947 商务印书馆)
(二)法则:君主的私臣转化为公职的宰相,代起执政;内朝压制外朝,丞相职权被私臣侵夺。往复循环无已。

检讨:宰相制度虽因历代君权的提高而变迁,但作为百官之长的特质,不失为中国政治文化中的珍贵传统。
(一)理性的特质:1.世袭的天子,其智慧和能力未必能威权自专;但君权越后越高的发展颇有干扰相权的发挥。
2.宰相总百僚、安社稷的基本精神并未因君权提高而荡然,始终都能领导官僚制度有效运作。
(二)儒家的期待:中国历代圣君少而贤相不断;君主如能明于知人,任用贤能,宰相制度的正面作用才能发挥。
第2个回答  2010-10-02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加强一直在推动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每一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的加强,都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发展,最终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作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发展到了自身的最高点。先是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以后各朝都在不断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到清朝雍正时期建立了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第3个回答  2010-10-02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秦为创立期,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因为政事繁多,国君一人难以应付,就出现了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为适应这种政治体制变化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

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在秦统一中国、实行丞相制度后,相权日强。到西汉初期,宰相的权力更是迅速膨胀,并很快达到鼎盛时期。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所不管,与当时的皇权基本上处于平等状态。
但它的鼎盛时期却很短暂,不足百年。在宰相制度走向鼎盛的汉朝,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其演变的特点是:(1)宰相人数多变。(2)办事机构庞大,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三公并相时期,宰相办公处称为“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3)职责权限大。(4)出身杂。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5)相权开始受到皇权的制约,其主要措施就是提高尚书台地位。

魏晋至宋为调整期。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
第一次调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内外朝的设立,皇帝开始靠身边的心腹办事机构控制相权,但心腹办事机构日渐坐大后,又形成一个实际的行政中心,分割甚至取代了相权,最后形成了互相消长的内外朝。两晋时期,中书监、令便取代了宰相的职位。宋齐梁陈并相沿袭。这时所谓宰相,除录尚书事、尚书令、仆射及中书监、令外,还有侍中。北魏、北齐时,因魏晋以来的门下省逐渐发展起来,侍中权柄尤重。后周改制,以大冢宰为宰相,不久又置左右丞相。隋朝废三公,三省长官为相,称为“真宰相”。唐朝前期确立三省制,中后期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制。

元至清末为衰落期。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明成祖时,在洪武年间设立殿阁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内阁。阁臣权力虽比宰相权力小得多,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阁臣看成宰相。
清朝从三院到内阁大学士,再到军机大臣、总理大臣、内阁政务大臣,宰相权力日趋淡化,皇帝集权则达到极点。
第4个回答  2010-10-03
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和制约.避免宰相的专权.又一定程度上牵制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②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5.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6.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

7.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还遍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