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如何想到写颜氏家训?

是他在晚年决定给后代一个行为准则的模板的情况下写的吗?

那是在南北朝时期的531年,南朝梁西平靖侯颜协的儿子出生了,并取名叫颜之推。作为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代,颜协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精通孔孟之道,明晓儒家事理。

颜之推自幼聪明伶俐,7岁时就会背诵东汉辞赋家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成了人们称赞最多的孩子。

颜之推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颜协去世了。父亲的离世,使年幼的颜之推生命中第一次失去了依靠,这让他意识到应该早日自强自立,不能辜负父亲的希望,故而更加发奋学习。

颜之推12岁时,已经能够听懂《老子》《庄子》这类经典了。他不仅能听懂,还能做出分辨,认定老庄的思想不是自己能接受的,因此就去学《礼记》和《左传》。

颜之推19岁时,已经是学富五车、名扬天下的人了。由于他博览群书、词采华茂,深为南梁湘东王萧绎所赏识,便召他做了自己的属官国左常侍,掌管赞相礼仪、献策谏诤等事宜。

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各个诸侯都特别注重加强军事要地的守备。南梁萧绎派次子萧方诸做郢州刺史,镇守江夏,颜之推被任命为中抚军府外兵参军,随行参谋军务。

548年秋,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在此期间,国势大衰的南梁又相继遭到西魏和北齐的进攻,颜之推与萧方诸同时被俘。

紧急关头,幸亏为侯景行台郎中王则所救,使颜之推逃过了死刑,却在建康度过了3年的囚虏生活。这个经历,让颜之推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

后来,萧绎成了梁元帝,颜之推被任命为散骑侍郎、奏事舍人,备受信用。颜之推本来以为生活就此平静了,但是在554年,西魏入侵并攻占了梁都,颜氏一家都成了西魏的俘虏,被驱入关中。

在听说梁元帝之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后,颜之推便冒死率妻子逃离长安,企图转道北齐重返故国。可就在途中,颜之推又听说梁将陈霸先已代梁自立,他计划返回故国已无望,只好滞留于北齐。

在北齐,颜之推受到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礼遇,被引于内馆,侍从左右。这时的颜之推抱亡国之痛,虽然不断晋升,却始终得不到一刻的安生。

从幼时的丧父之痛,一直到青年时期的失国丧家,辗转流离,这让颜之推感觉自己生无所依。痛定思痛,他写了《观我生赋》,倾诉自己的苦难经历及屈仕北朝、有国难奔的痛苦心情:

备荼苦而蓼辛,鸟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到了北周,于580年又在周静帝宇文阐的提拔下成了御史上士。然而,波折一个接一个,仅仅才一年时间,丞相杨坚又取北周自代,建立了隋王朝。

颜之推由于满腹才华,颇得重视,隋文帝杨坚并没有想将他斩草除根,当时的太子杨广甚至将颜之推召为学士,对他十分尊重。自此,颜之推波折的遭遇终于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点。

也许是坎坷的际遇令颜之推痛心,也许是一次又一次看到江山易主的经历使他对权贵不再热衷,在颜之推的思想中,少欲知足、谦虚自损的处世哲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颜之推看到,在南梁全盛时期,王公贵族子弟大都没有学识和本领,看上去像神仙一样。可是一遇到考试选拔人才,就要雇人代替,一参加公卿宴会,就要请人代写诗篇。

当遇到社会动乱,那些平日里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们由于体嫩力弱,往往只能坐着等死。即使幸存下来,但经过改朝换代,掌权授官的人已不再是自己过去的亲戚或同伙时,便什么门路也找不到了。

颜之推深知,像自己这样毫无依靠,不断被新的君主所起用的人,却因为有学识和技艺而随处都可以安居。作为一名望族之后,劫后余生的颜之推深深感到,在这朝不保夕的动乱年代,如何设法使名门望族能够趋利避害和继续绵延,正是他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颜之推下定决心要给后代一些训示和指导,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写出了一部书,并取名叫“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全面,重点在于详尽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方面,颜之推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基本教育思想。颜之推生于儒学世家之中,自小就对《礼记》等儒家著作具有兴趣。因此,在儒家思想教育中获益匪浅的颜之推尤其重视依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培养人才。

除此之外,颜之推还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幼年教育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强调个人立志发愤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二是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思想。作为一个名门望族的后代,颜之推对当时士大夫的生活十分熟悉。因满腹经纶而几次免于灭门之灾的颜之推,对当时普遍浑浑噩噩度日、游手好闲的士大夫们十分不满。

颜之推批判了当时的士大夫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毫无自身修养、败坏世风的三大弊端,还深刻而准确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六条目标,从“德”与“艺”两方面着手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如首先要勤奋读书,其次要学以致用,再次是主张士大夫应向下层人民学习,不能轻视劳动生产,具备“德艺周厚”的水准,士大夫才能立身行正。

三是求实的家庭教育思想。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学衰微,家庭教育十分兴盛,特别是门阀士族为了维持门第不衰,对此尤为重视。因而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在这一时期颇为丰富。而颜之推的家教思想在这方面很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进行,甚至要从胎教开始。

颜之推回想自己的一生,发现幼时的聪颖和勤奋使自己受益不少。由此,他认为孩子在早期时的教育十分重要,这一点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其二,人在年幼的时候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颜之推认为,父母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应当严肃地对待儿童,严格要求,以树立威严,使儿童“为则为”或“止则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只要是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论是怒斥还是鞭打都可以使用。

颜之推还指出,在家庭教育中,除了严格要求子女外,还应给予子女适当的慈爱。这种慈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偏宠,也不是溺爱。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应该以同样的态度和教育标准来对待。

也许是因为幼年丧父又饱经乱世之中妻离子散的痛苦,颜之推对家庭也非常重视。他在《颜氏家训》中叮嘱后人,如果孩子幼年丧母,在另娶时一定要小心挑选新婚人选,千万不能让继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由于重视孩子从小成长的环境,颜之推也十分在意兄弟的手足之情,认为兄弟间的感情是除父母、子女之外最为深厚的一种感情,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对于治家是十分重要的。

曾历经战乱却安然无恙,使颜之推对人的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视,他强调养生学的方法可以有多种。真正的养生还必须注意避祸,必须将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内外功夫结合起来。如果因傲物而受刑,因贪溺而取祸,那么再精于养生之术也是无用的。

颜之推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要学会正确发音,这也是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他还告诫子女,对未经查证的事物,不要妄下断语。这确实是一种严谨的求学态度。

《颜氏家训》内容驳杂,从琐碎家事,谈及社会人生;从修身治家,讲到音韵、训诂,因而对颜氏后裔产生了直接影响。

根据记载圣贤家族历史的古籍《陋巷志》所言,颜之推的三个儿子颜思鲁、颜愍楚、颜游秦,四个孙子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都很有名气。

尤其是颜之推的嫡长孙颜师古,成为了后来唐代最著名的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四世孙颜昭甫、五世孙颜元孙、颜惟贞也都是名家。六世孙有名的更多,尤为“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更为显赫。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宏大的家训。

“家训”就其本义来讲,是对本家族的子孙后代进行家庭教育的教材,但事实上它的作用却远不止此,而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著述的一种体裁类别。

《颜氏家训》一经问世,即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藏书家陈振孙在其私人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中说: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在颜之推以后,“家训”类作品竞相模仿,以至于成了士大夫阶层的一种风气。《颜氏家训》对我国乃至世界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阅读链接

有一回,颜之推去连襟刘灵家里做客,喝茶闲聊的时候,刘家几个孩子就守在旁边伺候着。颜之推笑呵呵地问他们:“和你父亲名讳同音的字,究竟有多少?你们能认全吗?”孩子们互相瞅瞅,都晃脑袋。

颜之推告诉他们:所有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知识,一定要提前动手,反复核对。倘若冒冒失失地请教个文痞无赖,兴许被欺骗一辈子。这是原则问题,千万马虎不得。教导完毕,颜之推又对50多个同音字逐个儿讲解,孩子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他写《颜氏家训》的目的是在教导后辈安身立命,这以他所处的动荡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修身放在第一位。
第2个回答  2019-11-13
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他对南北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学风特点有透彻的了解。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第3个回答  2019-11-13
你可以去看看这本书,开篇就有略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