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求言令 译文

如题所述

治世御众 坦诚明自
求言令 曹操
【导引】
曹操一辈子追求的是治世御众之术,在这方面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语)。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创业,都在戎马倥偬中过日子,所以他深知要做出正确的决策、改正错误的决策,必须倾听部下的意见。不论曹操之前,还是曹操之后,大凡在创业阶段,雄主们往往都有一颗明白的心,也有雅量听取别人的意见,统一天下后则又当别论。这篇《求言令》写于建安十一年,要求广开言路,革除那只知顺从或阳奉阴违的恶习。虽然在专制社会中这种要求广开言路的想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曹操的这篇《求言令》却写得冠冕堂皇、措辞得体。
【原文】
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戒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惧失中,频年以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后,诸椽、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
【注释】
①辅弼(bì闭):原指辅佐天子治理的大臣,后专指宰相。这里用以指帮助谋划、办事的谋士官吏。
②面从:当面听从、随顺,背后又自行其是。
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诗经·大雅·抑》的一句。意思是:听信我的谋划,可望没有大失误产生的悔恨。
④斯:这。恳恳:诚恳、恳切。
⑤失中:不能适中,出偏差。
⑥开延:开诚相请。咎(jiù旧):错误,过错。
⑦椽、属:当时三公府分曹办事,各曹的主管官员叫“椽”,副职叫“属”;曹操是丞相,椽、属指相府官员。治中:州、郡行政长官的助理,掌管府内文书,所以叫“治中”。别驾:州郡行政长官的佐吏,长官巡视,他乘别的车子随行,所以叫“别驾”。当时曹操兼领冀州牧,治中、别驾指冀州牧的属官。
⑧月旦:《后汉书评邵传》“邵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靖,邵之从兄。后因以泛称为品评人物之义。
【今译】
治理国家、统领军民,所设置的辅佐匡正的官吏,要力戒当面一切顺从。《诗经》说的“听从我的谋划,可望没有大的纸漏”,这实在是君臣之间恳诚相见的要求啊!我自承担重任后,常常怕出偏差,连年以来,没有听到好的意见,难道不是我征求不够的过错吗?从今以后,所属的各部官吏,要常常互相评论,各人提出所见到的过错失误,我将要亲自检查。
【交际与表达】
鲁迅曾称赞:“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从这篇命令也可看出,曹操的文章确实写得很好:简洁明了,要言不烦,决无繁文缛节。全文仅三句话:首句从治世御众角度讲辅弼之臣不可一味顺从的道理,引《诗经》的话也恰到好处;第二句是引咎自责,将多年来听不到不同意见的责任放到自己身上,并突出了“不闻嘉谋”问题的严重性;第三句要求属下互相批评,使评论优、缺点成为一种经常性行动,并说自己将要检查。全文不足百字,有说理分析,有情况分析,又有具体的要求。措辞寓刚于柔,又使人感到曹操有诚恳求言的真心实意。曹操做文章最大的优点是没顾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篇命令,没有一般公文的呆板,却有求言的恳切之情,通过引咎自责来督促部下进言。这种潇洒、通脱的写法不仅使命令具有严肃性,而且使部下诚服而欣然执行。
【交际与做人】
古人曰:言为心声,然而实际上乱世之奸雄、治世之霸主往往心口不一。他们有时做出一点姿态,口头诚恳地表示接受别人意见,实际上拒谏纳非、讳疾忌医,有时候则以退为攻、五顾左右而言他,等待时机准备出击。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此一时彼一时。曹操是这方面的能手。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台上与台下、在创业阶段与功成名就阶段的表现会很不相同,因为在创业、在准备攻击敌手时主要矛盾在打败敌方,所以此时曹操的话不妨看作是心里话,是真心求言。也正因此,这篇《求言令》不事雕饰,却写得如此诚恳而得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