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 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⑥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大丈夫应该是那种叱咤风云、声震宇内的如公孙衍、张仪一样的英雄人物。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为不过是“妾妇之道”,只知道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而不应该只知道顺从君命。可见孟子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曲同工。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景春眼 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订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小题:
C
小题:
C


小题:
孟子并不反对臣子对君王的顺从,只是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所以,孟子反对的是对君王的绝对顺从。)
小题:
“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
利诱……”错。原文是说:丈夫(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要对他有所教导。)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 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 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读解】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 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 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 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 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 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 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 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 金声玉振的声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