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 徘徊 彷徨 区别

选词填空的时候 都是犹豫不决 该怎么选 详细点的,最好能举例说明下?感激不尽
8楼

我查了下 踟蹰 是徘徊,心中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彷徨 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去哪里。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走,也只犹豫不决。

完了发现跟没说一样啊

一、词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1、踟蹰,意思是指心中犹疑,强调要走不走的样子。还可用于表示犹豫、迟疑、逗留、歇息等。



2、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强调在一定范围内走动、波动。



3、彷徨,表示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还可以表示坐立不安。强调犹豫、心神不定。



二、用法不同



1、踟蹰



(1)用于表示犹豫、迟疑,如: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踟蹰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2)逗留、歇息。如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意思是十四五年辛辛苦苦忙碌,这时候才得到少许歇息。出自宋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之三。






(3)须臾;瞬间。如踟蹰暂举酒,倐忽不相见。意思是此时这瞬间暂时举起酒杯,很快地就不见了。出自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诗。



2、徘徊








(1)用于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如:他在街上徘徊。








(2)比喻犹豫不决。如: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出自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






(3)指危险常顾。如: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3、彷徨








(1)用于指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林彪 、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受过害,成为惊弓之鸟,一听见放松的弓弦,又要紧紧地张起,便不知所措了,拿着笔,彷徨四顾。出自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



(2)犹疑不决。就只怕我一走, 玉堂 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出自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四》。






三、词性不同



1、踟蹰,也作踟躇,用作形容词,指犹豫的样子,还可以用作名词。



(1)名词,指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如: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意思是:有直径约一尺的器具立于水和刻漏器上,像金龙口中吐水一样,流入刻漏器之中。出自《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



(2)名词,用于指梭的别称。 如:梭,一名踟蹰。出自元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意思是梭,也称作踟躇。

2、徘徊用作形容词,来回走动的,犹豫不决的。



3、彷徨用作形容词,表示犹豫不决的、心神不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9

踟蹰 徘徊 彷徨 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用法不同。

一、意思不同

踟蹰 [ chí chú ]

也作踟躇。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徘徊 [ pái huái ]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彷徨 [ páng huáng ]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二、出处不同

踟蹰 

李健吾 《末一个女人》:“给一个土匪修坟,这种光景我们从来还没有经过;我们踟躕着,臊起来。”

徘徊 

郁达夫《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彷徨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四》:“就只怕我一走, 玉堂 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

三、用法不同

踟蹰 

踟蹰强调知道方向,但是要走不走。

造句

这个人疑心太重,只要我俩多说些反话,他肯定就踟蹰不前了,到时候就能甩开他。

做人如果优柔寡断,踟蹰不前,往往会坐失良机。

徘徊 

徘徊强调来回。

造句

在这无情的季节里,在这可怕的夜间,我在乡野徘徊。

我看见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在学校门口徘徊。

彷徨

彷徨强调不知道方向的走来走去。

造句

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没有彷徨失措。

一想到未来,又憧憬,又茫然,又彷徨,经常自己徘徊,纠结的问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踟蹰 :
1.音 chí chú。亦作“踟跦(chí zhū)[1] ”“踟蹰(chí chú)”“踟躇(chí chú)”“踯躅(zhí zhú)”。
2.徘徊不前的样子;缓行的样子。
3.犹豫;迟疑。
4.逗留;歇息。
5.须臾;瞬间。
6.相连的样子。
7.古代刻漏器,用以盛水。
8.梭的别称。
徘徊
[pái huái]
往返回旋;来回走动。
《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杨倞 注:“徘徊,回旋飞翔之貌。”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父﹞即佯为贩鬻者,徘徊道上。”《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爷 行了一回礼,拘束狠了,宽去了纱帽圆领,换了方巾便服,在阁上廊沿间徘徊徘徊。”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犹彷徨。游移不定貌。
《汉书·高后纪》:“ 产 不知 禄 已去北军,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内,徘徊往来。” 颜师古 注:“徘徊犹仿偟,不进之意也。” 晋 向秀 《思旧赋》:“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唐 柳宗元 《南涧中题》诗:“索寞竟何事,徘徊祇自知。” 鲁迅 《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流连;留恋。
《汉书·杜钦传》:“ 仲山父 异姓之臣,无亲於 宣 ,就封於 齐 ,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於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 沧浪 焉。”《明史·湘王柏传》:“遇山水胜境,辄徘徊终日。” 郁达夫 《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安行貌;徐行貌。
汉 班固 《西都赋》:“大路鸣銮,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揔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李善 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 张铣 注:“徘徊,安行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闲。” 殷夫 《独立窗头》:“新月徘徊于丝云之间,远地的工地机声隆隆。”
犹回环。
《西京杂记》卷三:“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 宋 王禹偁 《仙娥峰》诗:“窈窕奇峰叠古苔,望 秦岭 外势徘徊。”
见“ 徘徊花 ”。
彷徨【páng huáng】:亦作“旁皇”
(1)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1924年至1925年间)的短篇小说集,收入11篇,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题〈彷徨〉》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踟蹰
1. 也作“踟躇”。
2. 徘徊不前;缓慢行走。何其芳《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蹰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3. 犹豫;迟疑。李健吾《末一个女人》:“给一个土匪修坟,这种光景我们从来还没有经过;我们踟蹰着,臊起来。”碧野《没有花的春天》:“隔了好一会,李阿虎踟躇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徘徊
1. 往返回旋;来回走动。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2. 彷徨。游移不定的样子。鲁迅《“醉眼”中的朦胧》:“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
3. 流连;留恋。郁达夫《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

彷徨
1. 徘徊。鲁迅《革命咖啡店》:“即使我要上去,也怕走不到,至多,只能在店后门远处彷徨彷徨,嗅嗅咖啡渣的气息罢了。”
2. 坐立不安,心神不定。艾芜《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受过害,成为惊弓之鸟,一听见放松的弓弦,又要紧紧地张起,便不知所措了,拿着笔,彷徨四顾。”
3. 犹疑不决。鲁迅《致许广平六四》:“就只怕我一走,玉堂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

有时语境相差不大的话,同时用三种都说得过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4-04
【释义】
踟蹰的意思是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徘徊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区别】
踟蹰强调知道方向,但是要走不走;
徘徊强调来回;
徘徊强调不知道方向的走来走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