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自( )。

A. 《诗经》
B. 《学记》
C. 《四书》
D. 《论语》

【答案】:D
本题考查对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识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 · 述而》。其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D 项正确。
A 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篇章。《孟子》是孟子及其学生的著作。《四书》干扰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
本题考查的是《论语》的相关内容。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B项正确。A、C、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自( )。
【答案】:D 本题考查对孔子启发式教育思想的识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 · 述而》。其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D 项正确。A 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中,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论语》及其教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其中教学方法包括:(1)因材施教。(2)启发诱导。(3)“学思行”相结合。其中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子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出自()。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论语》,意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A项正确。B项:《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答案】:B B[解析]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孔子承认人的先天差异,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音fěi,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注意】不同于诽谤的“诽”。3、隅:音yú,角落。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读音怎么是什么?
读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ú fèn bù qǐ , bù fěi bù fā.编辑本段出处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