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为何会那么准确?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发明,也可说是发现。说的那么准,那是有地域限制的,不是在地球内所有地都准,在我国,是在中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就特灵验准确一些。因为我国古人多生活在这一区域,二十四节气制定也是依此地物候为主而论。二十四节气源于古代中国,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这24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先辨析一下发明,发现。发明发现都是动词,都可指寻求出未知的事物。发明是指创造或创造出的新事物,新方法,兼作名词。发现是指开始看到或找到原来就有的以前未知的事物或规律,也偶作名词用。这是一项重要发明,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我国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二都兼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现。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归根结底是参考了太阳的运行规律。因为太阳是主宰万物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太阳照射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为了农事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了解和掌握太阳的照射变化规律。根据长期的农业实践,古人按照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确定了24个节气。  古代农业生产依托于河流灌溉,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中国最早文明亦是发源于大江大河周边。而中国的农耕则是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而二十四节气最早就来源于黄河流域

我国古人很早就重视观察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并依其运行特点而创制了阴阳历。夏朝时使用的夏历,就是阴阳历并用了。阴历是以月亮运行规律来制定的,阳历是以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我国夏朝之前,就有人以土圭测日影,发现了“夏至至长,冬至至短”,“春分秋分,日亱平分”。

所以,最先是先确定了“二分二至”,再得出“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然后推而广之,而逐步制定完善成二十四节气,一月一节一气。到了汉代有《太初历》才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也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有很大关系,可以依此而指寻农耕。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总结创制出来的,反映了四季寒暑冷热的变化。这是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今天还在使用,我们应好好传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经历史发展,农历吸纳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2个回答  2021-02-20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经过千年的经验积累和演算出来的。所以那么精准。
第3个回答  2021-03-25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指定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