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如题所述

物理教育中,可激发激活和捕捉到有些显性和隐性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挖掘物理教学内容的真善美
1、物理学本身的美
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对称的美;诸多物理量用比值定义的相似美;物理量守恒的稳定美;文字或公式表达的简洁美。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它们是零散的,难以从整体的审美视角去认识、去把握,教师或学生在归纳知识时,让学生去体会、理解它们美的内涵。
2、物理学发展和物理学家本人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因素
物理学发展中,物理学家不畏艰险、孜孜不倦、百折不挠,总结归纳出的定律定理的科学探索精神等不胜枚举,令人敬佩,讲课时自然切入,借题发挥,颂扬科学家的品德及人文精神。科学家的一些趣闻轶事也是人文教育的好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且具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如牛顿请朋友吃饭,在等朋友间隙到实验室做实验,朋友到来没打扰他工作,独自吃完饭离去,牛顿感到饿了,见桌上饭菜已尽,自语道:原来早已吃过,返身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发现了高深的相对论,但他还是一个机智幽默乐观善谈的人,用通俗类比的方法向年轻人介绍相对论,情趣高尚,拉得一手好小提琴,为人谦虚,他与艺术大师卓别林的一次通信可见一斑,卓别林:“你的相对论世上没几个人懂,你是伟大的。”爱因斯坦:“你的表演(哑剧)世上没人不懂,你却是伟大的”…… 。平时注意收集相关素材,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物理本身是美的,认识它的美需要有审美的素质,物理规律定理的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是科学家对生活、工作美的追求在科学研究中的反映。物理本身的美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美,激发激活学生的审美因子,去认识周围的美,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新)美,并把这种审美情感融进学习、生活各个层面。
二、物理教育活动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1、实验测量求真
做实验是对客观规律的探索或对客观规律的检验,然而有些学生只求所谓“准”而忽视客观事实,测得的实验数据误差为零,即使有误差,不依事实去进行分析,不遵循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偏向性给出一个折衷的数据,这其中不乏学习好的学生,针对这种造假嫌疑的心理偏差,及时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懂技术比不懂技术的造假更可怕,造成的危害更大,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或许可避免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谎报数据、玩弄数字游戏的高手的形成。
2、营造教学活动的人文环境
《学记》上说“亲其师,信其道”,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得体的言谈举止都给学生产生亲近感。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中的民主、平等的良好形象可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交流、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与他人友好相处,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3、开展研究性学习塑造人文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重在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良好的塑造。通过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学生将从正面和反面逐渐找到与他人合作和与他人交往的正确途径,逐渐树立敢于单独负责和与他人共同分担责任的工作责任感,逐渐学会如何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耐心、真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的科学方式,逐渐学会如何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教师个人魅力起着人文教育迁移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简洁风趣的语言、漂亮的板书、规范的作图,应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良好把握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诚恳接受学生的意见,这无一不是对学生一种无声的人文教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上的探索精神、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学科内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求“高大全”,就某一局部问题在教师有心学生无意中顺其自然完成。使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避免每次物理教育中牵强附会,不要喧宾夺主,动摇学科教育的主体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