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教育制度书院的建立与发展

如题所述

宋朝时期,教育制度中的一大特色是书院的兴起和发展。书院的名称源于唐代,起先主要是藏书和研读之所,但庐山白鹿洞国庠在南唐升元四年 (940)的建立,标志着具有教育性质的书院开始崭露头角。北宋初期,诸如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和岳麓书院等著名书院相继涌现,它们并不属于官学体系,而是私人设立或地方郡守修建,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成为南宋理学家和心学家讲授学说的重要场所,每个学派在这里建立了学术基础。


宋代书院的一大特色是自由讲学,与官学的籍贯限制截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导师,不受地域限制,这使得古代教育史上产生了许多弟子不远千里求学的佳话。书院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换教师,教师们甚至会推荐更高明的导师,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育重点在于培养人的品格,而非科举功名,大师们强调以“人师”身份自律,弟子们则以“正其谊不谋其利”的精神自我要求。


书院的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辅以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教师们不仅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还会教导学生如何读书和进行学术研究。朱熹的“读书法”在读书方法上尤为知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答疑的方式进行指导,宋代的“语录”记录了师生间的问答,对研究各学派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书院鼓励学术辩论,但并不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友谊。每个书院都有详细的《学规》,阐述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如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自由讲学这一理念与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南宋以后,书院的兴衰与政治形势紧密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总的来说,宋朝的书院制度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也对人才培养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宋继五代十国,面临频繁的农民起义和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武力胁逼,现实严峻地提出如何维护、延续封建统治的问题,因而在学术领域内一度呈现出相对的活跃局面,先后形成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学派、以陈亮、叶适为首的事功学派、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以陆九渊为首的心学派。各个学派在政治上一致要求加强中央集权,而在治术上则有分歧。这一特点,明显地反映在各学派的教育思想体系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