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林语堂有什么过节?

讲简单点.不要超过300字

首先从《语丝》时期说起,那时林语堂和鲁迅在以笔墨战斗的峥嵘岁月结下的深厚的友谊,暂且带过, 林语堂在武汉的六个月中,让他深深体会到,官场如战场, 他不愿意再相信任何的政治和谎言,“对革命感到厌倦”。一心只想做个好人,做个普通的议众,到上海后,林语堂更是高谈幽默,表现的性灵闲适,曲折地表示自己的不满。而鲁迅也是失意而来,却把文学当作“匕首”和‘投枪’,刺向敌人。 由此开始,林语堂和鲁迅虽各有一枝笔,走向却不同了。
不久,林语堂办起《论语》,做了“幽默大师”,鲁迅更不能理解,他认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是没有幽默可言的,“只要我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虽然思想上出现分歧,但在私下的场合,两人还是有经常碰面的机会。 其中不乏种种误会,而误会制造的矛盾不断扩大。
林语堂幽默的那一套,惹得一些血气方刚的革命小将带头造了反,野容(廖沫沙)写了《人间何世》,指着林语堂的鼻子骂了一通,而鲁迅骂得最凶,攻击林语堂的幽默文学是“麻醉文学”。先前,《论语》的幽默杂文开罪了不少右派作家,右翼分子也一哄而上,恶语相向。 林语堂是叛逆心理,别人越骂得凶,他越要坚持,号称“欲据牛角尖负隅以终身”。
文学立场的泾渭分明,一次又一次的误会,鲁迅不再把林语堂当朋友了。 之后,林语堂远赴美国,终此一生,两人再没有相见。 就是这些了,愚人己见,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呃 关于这个问题: 首先:矛盾从一件小事开始 然后:送郁达夫宴会上不欢而散 接着:杨杏佛事件扩大裂痕 于是、 导致了----:鲁迅、林语堂友情的终点、 PS: 嗬嗬 够简短了吧、、没超过100字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