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啥成为神呢

如题所述

千古义绝独一人,关羽为何成为神

一,关羽成为神不是因为武功超强

在<三国演义>众多英雄豪杰中,只有关羽关云长一个人在死后成为了神,被后世所膜拜. 中国各地到处都有关帝庙,洛阳附近的关帝庙规模很大,我见到之后印象很深。为什么是关羽呢?按道理说,关羽在武功上并不是三国中的一哥,加上张飞一起也斗不过吕布.网上有人说关羽的武功还在其弟张飞之下呢.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关于”三英战吕布”的描写:,原文:
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5回)
这一战有关羽、张飞二打一的场面,结果是“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后来我们得知,吕布对虎牢关之战的张飞武力印象很深,评价很高,而且确属事实,张飞就是强的和吕布接近!吕布与张飞、关羽同时交手,因此吕布对关羽、张飞的武力应该很清楚!吕布越是认为其中一位张飞很强,强的和自己接近,相对而言,另外一位关羽的武力必然就稍低一些!
所以,关羽的武力低于张飞!
以纪灵为参照,张飞也强于关羽!原文:
纪灵大怒,拍马舞刀,直取玄德。关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强!”。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纪灵却遣副将荀正出马。关公曰:“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荀正曰:“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交马一合,砍荀正于马下(14回)
玄德知袁术将至,乃引关、张、朱灵、路昭五万军出,正迎着先锋纪灵至。张飞更不打话,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袁术自引军来斗(21回)
关羽听到“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这是一个反常情节,甚至让我们觉得关羽就像是纪灵的高级陪练,或者两人只是在切磋武艺!但是随后我们发现,这绝非陪练或者切磋,因为:纪灵竟然不敢再出战,“纪灵却遣副将荀正出马”!如果只是陪练或切磋,纪灵还怕什么,大不了10合、20合早点喊少歇;
关羽对荀正说“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这句话显然表明关羽对荀正不屑一顾,但是纪灵却是需要再次交手以“决个雌雄”的人!
虽然书中说“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但从纪灵“大叫少歇”,不敢再次出战,至少纪灵已经属于“料敌不过”,绝非和关羽武力相当!但是就算关羽31合斩了纪灵,这个战绩仍然和张飞“斗无十合,刺纪灵于马下”的差距明显!
所以,关羽的武功应该低于张飞!
关羽斩颜良后,对曹操说的话,原文:
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25回)
这次关羽主动公开声明:自己的武力在张飞之下,我们还是相信吧!因为:
1,张飞确实很强,且张飞的武力关羽最清楚!张飞的虎牢关战吕布,小沛战吕布,关羽都在现场,并且虎牢关之战关羽还主动加入,领教了吕布的武力!所以当这回有人夸关羽武力强的像“神人”时,关羽立即想到了张飞!(不会再提吕布,因为吕布已死!)
2,从曹操听到这句话的行为举止来看,曹操是很重视的,关羽的话必然也是认真的;
3,语言虽有所夸大,但这只是关羽为了强化“张飞比他强”这个基本语义!因为关羽是在十万军中取了上将颜良之头,于是张飞就要在“百万军中”了!

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关羽的话,张飞的武功就是比关羽强一点!
有人说张飞战马超时,孔明曾用关羽来激张飞,并说马超无人能敌,除非关羽方可与敌,所以关羽应该高于张飞!
事实上,我们先看看孔明开始的一段话,原文:
忽流星马急报,言孟达、霍峻守葭萌关,今被东川张鲁遣马超与杨柏、马岱领兵攻打甚急,救迟则关隘休矣。玄德大惊。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玄德曰:“子龙引兵在外未回。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65回)
这是孔明分析给刘备听的,当时所有武将都不在场,所以可信度比后面的激张飞的话要高的多!这时的“方可与敌”名单中无关羽!
有人说关羽守荆州,离的远又离不开,所以没有提到!
但是,这是说不通的,如果真的只有关羽方可与敌,无论如何也要派人去替换回关羽!其实孔明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派人去替换关羽,因为孔明早已认定,“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孔明激将的话之原文:
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却说张飞闻马超攻关,大叫而入曰:“辞了哥哥,便去战马超也!”孔明佯作不闻,对玄德曰:“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曰:“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孔明曰:“翼德拒水断桥,此因曹操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今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六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飞曰:“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65回)
由此,我们看出张飞对于孔明所说“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的论断,很不满意,认为“军师何故小觑吾”!
在孔明提醒“云长且未必可胜”的前提下,张飞更是“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用这里的对话再加上张飞战平马超的结果来说明张飞武力在关羽之上更合适吧!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个人勇力不过和张飞、赵云、马超差不多,曹操部下的勇将张辽、徐晃、许褚等等大概和关羽都可打成平手。吕布当然强过他。说到用兵打仗,关羽肯定不及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羊祜、陆抗、赵云.

二,关羽存在性格缺陷

其实,不仅仅是在武功方面,就是在性格和品行上,关羽也并非三国中最令人称道者,至少比不上赵云.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关羽性格上的缺陷及产生的影响:

第一,持才傲慢,眼中无物。最好的例证就是刘备官拜汉中王之后,派费诗捧诰命到荆州后,关羽与费诗的一段对话: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哪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同,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随不肯受印。后来还是在费诗的开导劝说下才拜受印绶。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关羽是个非常高傲之人,虽然自己在各个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否有点太傲慢了呢?在上面的那段对话中,他已经把自己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即便是张、赵、马那也是因为或为其弟、或身出名门,要不然,也是不能与其同列的,更何况老卒黄忠呢?

第二,没有大局观。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初拜汉中王,关羽理应视大体、顾大局,积极辅佐刘备。但是,关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比如:关羽据守荆州之后,曾经有孙、刘两家联合起来,共抗曹操的大好局面。当时孙权派诸葛亮之弟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求亲,欲使孙、关两家结为亲家,但关羽听后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表面上看关于的表现还是狂傲,根本没把孙权方在眼里,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大局观和整体意识。孙权即便是实力不济,没什么用处,你也大可不必出言不逊、污及人格吧?还可以好言谢绝便是,但关羽却图口语之快把事情给做绝了。更何况那时的孙权兵强马壮,雄踞江东。在他的意识里,我只要守住荆州,不出差错、不出问题也就行了,至于什么战略之类的问题由大哥和军师去考虑,把自己方在了被动的角色,这对于一个独挡一面的大将来将,将是致命的。同时由于他缺乏长远的战略思想,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刘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不能不说是关羽人格上的缺陷和大局观的淡漠!导致诸葛亮“跨有荆益,保其岩阻”的战略企图全部失败,蜀汉国运立即衰落。

当关羽听说马孟起枪法精深,西羌无敌时,他勃然大怒——天下怎么会有比我更强的人呢?吓得诸葛亮赶紧逢迎拍马说“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那么,这样的关羽是名将风范么?有王者风度么?没有,绝对没有!关羽此时表现出来的,简直就是一个粗鄙野蛮的莽夫的气质.

刘备一生飘泊,左臂右膀惟有关羽张飞。张飞由于莽撞冲动,难入法眼,所以刘备更倚重关羽。刘备出征,往往留下关羽镇宅。可是关羽呢?在徐州,他据守重镇下邳,却忍不住曹操心理战术出城接敌,以至于全军覆没,连刘备的妻儿老小都一并陷入敌手。若不是曹操急需招降一个胳膊粗拳头大的打手,他早就身败名裂。

关于领军大胜的经历,最辉煌的莫过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了吧?那么这是关羽神算无敌吗?不是,这在《三国演义》中是由于于禁年老德薄,猜忌庞德,自己把军队驻扎在低洼之处而已。不过是关羽上山坐在一棵大树旁,捡了一只撞死在树上的兔子罢了。
《三国演义》中有一回叫“关公赚城斩车胄”,关公成大功,救了刘备一命的事,也和他“水淹七军”差不多,不过是他手下的军士碰巧抓住了一个沉不住气的倒霉蛋,进而从这个倒霉蛋手里抢了一封信而已。
所以,无论关羽的胜利还是失败,都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他有一流的“智谋”和“将才”。

我们再来看看关羽统军。关羽在荆州城独领重兵,准备北伐。这北伐的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待出发的前夜,关羽手下先锋大将傅士仁、糜芳二人却酗酒误事,酿成火灾,烧损辎重,“火炮打死本部军人”。这证明了什么?至少是关羽平日治军不严,将士怠惰,居然在出征前夜尚有如此严重的违纪行为。再看关羽的处理:重责二人后,明降暗升,令二人去给他看家?!将军倾巢而出,却把自己的老巢交给了两个糊涂蛋!这样的关羽,怎么算有“将才”?
我们下面来看看赵云.

赵云,只是途中加入刘备的部队,但他凭着自己的勇猛,长阪坡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两次救了以后的后主刘禅;在最后的进攻汉中战役中,因为其以寡胜众,刘备对诸葛亮赞他:“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之后赵云更是因为忠心,成为刘备的托孤大臣之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以七十岁高龄要求作为前锋,同时力斩五将,以至于专门有诗赞他:
“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赵云的形象体现的还不仅仅是英勇和忠诚,其无私和谋略更是有着过人之处。他在夺取桂阳后,原太守要以其颇有姿色的嫂子相许,被他严词拒绝,理由之一就是刘备的事业刚刚有一点基础,他不敢因为一个女的而荒废了大事。刘备劝他说,现在事情差不多都顺利了,你就把她娶了吧。但赵云还是不肯,“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把个刘备激动得直称赞,说赵云是真正的大丈夫。
刘备平定益州后,准备把缴获的房子和田地分给那些有功劳的手下们。可赵云不同意,他建议到:还是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老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叫他们服兵役,纳钱粮,这样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基础。刘备一听有道理,就采纳了这和建议。从此,巴蜀四十一州才得以安定和平稳下来。
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这样的品德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在他身上没什么作用。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由于误用马谡,把战略要地街亭给丢了,以致整个战役计划被打乱,除了自己不得不唱空城计外吓退司马懿外,其他各路人马都陷入了困境。当时赵云、邓芝因兵弱敌强,在箕谷的情况也是很糟糕。但赵云临危不惧,他首先将被打散的队伍聚拢起来固守住阵地,然后安排邓芝打着自己的旗号慢慢撤退,自己带人埋伏在后面护送。赵云在后面杀死曹将苏顒,吓退万政,自己全身而走。回到汉中后,诸葛亮清点战况,发现各路都有兵将败损的情况,惟独赵云处没有损失一人一骑;辎重等器材,也没有丢失的。就决定用绢一万匹赏赐赵云及其部下,赵云却推辞不要,他说,整个部队都没什么功劳,我们应该有罪才是;现在丞相却要赏赐我们,那不是显得丞相赏罚不明吗?还是留着等到冬季赏给士兵吧。诸葛亮听后除了觉得当初刘备夸奖赵云道德高尚外,还更加敬佩他了。
可以这么说,罗贯中通过《三国演义》把赵云这个形象描写得是近乎完美无缺,有点梦幻武将的感觉。“常山赵子龙”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古代勇将代名词了。
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之后的历史中,关羽的形象是直线上升。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他的封号也是由最初宋徽宗追封的“忠惠公”逐渐变长,清道光年间,竟然是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个字。更夸张的是,在清咸丰年间,连关羽的父亲、爷爷和祖父都被封为“王”,再加上他这个“帝”,可以说,三王一帝,也算是显耀炫赫,空前绝后了。
而赵云呢?他死后,后主刘禅下诏追赠大将军,谥封顺平侯,之后也一直就是个侯了,比起关羽来说,那差得就不是一点点了。
三,对于关羽的造神运动始于满清之前

这样,我们看到,关羽在三国英雄中不仅仅并非完人,而且还有许多的缺点,在许多方面与其他英雄相比也有逊色之处.但是,在三国英雄中也就只有关羽成为了神.为什么是关羽呢!

有的历史学家把这种现象归为满清王朝的炒作.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网上的文章:

为什么要供奉关羽?
第一,武圣人原来一直是岳飞,清朝以前岳王庙遍布全国,备受人民的尊崇和爱戴的。但是他抗击的是女真人的侵略,而女真人又是满族人的祖先.因此,在清朝建立以后,有关岳飞的《说岳全传》等小说被全面禁毁,满清统治者开始全力拔高关羽形象,以取代岳飞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以消除人民的反清意识。
至于为什么是关羽,而不是白起、孙武等比他优秀得多的武将,这和满清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有关,因为满清建国者奴尔哈赤爱读《三国演义》,其起家的过程中不乏运用这部小说中的计谋,以后历代满清统治者都把《三国演义》做为必读书,相传皇太级杀死明朝毛文龙和袁崇焕两大名将,用的就是三国中的计谋。甚至可以说,没有《三国演义》这本汉人写的小说的教导,满清根本得不了天下。

(金庸说:满清女真民族向明朝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阅读《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籍。他们的将领带领军队,行军打仗,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引用过这段史实。)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满清军队不可能这么容易地打进北京。)
正因为满清统治者对《三国演义》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追封关羽的曾祖为光昭公,祖裕昌公、考诚忠公,造神碑供奉后殿,并定每年春二仲月上戊日致祭,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不断地神化关羽。
清皇室统治者为了消除民间反清意识,强化满族贵族统治阶级的统治,在不断地造出一些神化关羽的故事,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服务。因此,他们不厌其烦地频频给关羽脸上贴金,连续为关羽封功晋爵,屡加封号,以使关羽更加神化。嘉庆发出敕谕,即在关羽的封号上又加封了“仁勇”二字,又为滑县重修的关帝庙御书“佑民助顺”匾额。宣宗皇帝时又加封“威显”二字。咸丰二年、三年(公元1852、1853年),文宗皇帝又两次加封“护国”“保民”四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 再加封“精诚”二字,七年(1857年)加封“绥靖”二字。在供奉或祭祀时,通常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这样的封号连祖孙三代都得到封赠的,真是亘古一人。因此,清代全国上下普遍建有关帝庙,仅新宾境内1910年统计,即有关帝庙35处268间殿宇,而关羽也在满族传统宗教中变成关玛法,成为和如来并列的最高神之一。
所以,准确的说,中国的武圣人是民族英雄岳飞,而关羽则是满清统治者篡改和强加的一个“武圣人”
尽管这样的说法看起来有根有据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在满清入关之前,崇拜关羽的文化在中原已经如火如荼了. 事实上,《三国演义》成书前期,关羽的形象就深入人心,并深受群众的喜爱。元末明初时期,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对关羽进行了美好的包装,使关羽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到了北宋末年,徽宗皇帝首开追封古人的先河,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封关羽为忠惠公,接着于大观二年 (公元1108年) 加封关羽为武安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加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时期,孝宗皇帝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齐王。元代,文宗皇帝于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在关羽的谥号前加了“显灵”二字。

明代的开国皇帝元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加封关羽为真君,使关羽从人变为神,从此各地修庙奉祀。万历七年(公元1583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3年)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

清代的皇帝,更推崇关羽,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清世祖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高宗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并改壮缪为神勇。

关公信仰始于南北朝(420—479年),安徽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随着关公崇拜的不断加深,关公逐渐成为保护商贾的武财神。直至今日,广东、香港、台湾等地的关公信仰依然兴盛;被晋封为关圣帝君、伽蓝菩萨、武财神、“武圣”等,与“文圣”孔子齐名。现在,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稣、不拜如来佛。北宋崇宁元年( 1102年)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 1108年)又进封为武安王。此后历代封王不断,关羽的头衔不断增加,终于在王都封了个遍的时候,万历二十二年( 1594年),关羽被晋封为“帝”了,称“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 1614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至明末关帝再次“升级”,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关羽从一名武将最终“飞升”为人们共同信仰的神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7
这都是被罗贯中忽悠的结果,小说而已。说到关羽的忠义,细心多读三国几遍,你会发现,关羽两次被活捉都投降,第一次投降成功,第二次投降不成被杀,远不及庞德,哪有什么忠义可言。
第2个回答  2015-06-04
谁说他是神了 只不过被神话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