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对孩子严厉点吗?

如题所述

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这番话很值得父母的深思。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刻意约束孩子,把孩子管得越紧,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家长应起到帮助孩子、开导孩子、鼓励孩子的作用,过分地施加压力,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管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不管孩子则是父母的失职,这是常理。但确实有些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不当而适得其反。许多时候,家长对孩子过度管教,会扼杀孩子本来的天性,令孩子窒息,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小强放学回家后觉得很累,他想睡一会儿,然后再起来做作业。“晚上十点半之前不准睡觉,必须学习!”没想到他刚躺下,爸爸不容分说地就叫他起床。他只得强打精神看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正因为爸爸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小强平时在爸爸面前很少言语,有时甚至有些害怕。爸爸的口头禅就是:“你是我的孩子,难道我还管不了你!” 尤其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学校就在家附近,父母还要坚持每天接送他,这让他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感觉自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囚徒…… 像小强这样被父母严加管教的孩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有些父母在生活中给孩子设置了太多的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有些父母则对孩子管得过细过死,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过问。孩子也希望有自己的自由,也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主,也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而父母对孩子干预、设限过多,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生活空间,心理压力很大,为了使这些压力得到释放,于是就选择了与父母的公然对抗,对父母的劝说和忠告置若罔闻。一位离家出走的孩子说:“他们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里就像一个木偶,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越爱管我这管我那,我就越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孩子处在年少好动的阶段,渴望自由是他们的天性。当父母的无论对他们看管得多紧,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去冲破种种樊篱和桎梏的。就像笼子里的狼,不管你给它什么好吃的,它们永远都会处于不安分状态。只有自由的天地才是强者生存的土壤,为了自由,狼宁愿去搏杀,在险象环生的处境中生活,也不愿享受“被限制了自由的富贵”。因为狼是强者,敢于自由自在地挑战一切。我们的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 在亲子关系上,一些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他们喜欢标榜自己家教严厉,把孩子管得循规蹈矩:不准孩子去旅行、露营、游泳,放学后不能逛街,不准这不准那,规矩繁多,诸般掣肘。孩子除了看书、学习外,一点自由也没有,形同坐牢,结果使得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受到了伤害。父母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实际上却管不了孩子的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5
对孩子,严格一点好,还是宽容一点好
  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一个困惑。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当代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都采取非常严格,甚至近于苛刻的教育。但是,严厉的教育,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教育效果。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管,是很多孩子步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这与人们的刻板印象不一样,人们往往会认为,少年犯中间,父母对他们放纵不管的,肯定要远远多于过于严管的。
  事实上,与放纵不管相比,严厉是更危险的教育,严管反而出逆子。
  过于严厉的教育,反而会带来恶果
  说到严厉教育,最令人难忘的是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好学生”徐力杀母事件。17岁的徐力是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徐力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母亲对他悉心照料让他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同时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便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母亲对徐力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徐力说“妈妈在生活上很疼我。”然而,母亲却不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徐力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徐力觉得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
  徐力母亲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她的高期望值、不良教育方式,以及由此不断爆发的亲子冲突,却让徐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深感委屈和压抑。母亲过度严管和限制造成孩子过多的不良心理积淀,进而导致心理和行为扭曲。
  徐力杀母的导火线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母亲提出的要求,对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学习、成绩“觉得很烦”……绝望中,徐力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在看守所,监管人员说,徐力进来后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他的理由是:“我妈妈活得太累,我把她打死了是解脱了”。他想告诉天下的父母:“给孩子留点空间吧!让孩子有点秘密,多跟孩子沟通。”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很多父母都采取“打骂”的方式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方法。
  通过打骂来制止,还是说服教育,或者是什么其他方式?
  大数据告诉你,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将孩子进一步引入歧途。
  对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的“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1224个样本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管教孩子,却没有能力改变孩子。最终,孩子还是违背父母的良好愿望,走向了反面,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中打骂孩子的比例不低。调查中,选择了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或普遍存在的情况,询问少年犯:是否有通宵上网、夜不归宿、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这6种行为时,父母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什么?
  上述6种行为发生在孩子违法犯罪之前,从表面上看,父亲和母亲“不管不问”即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的平均在1成左右;“打骂”孩子即采取粗暴、严厉教育方式的,“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等被父母打骂的比例较高,父亲6成左右,母亲4成左右,其余平均2成左右;平均近6成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打骂和说服教育可以奏效,或许有相当多的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而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结果并非如父母所愿。
家庭教育的问题多源于“孩子是我自己的,难道我没有权力如此吗?”的这种心态。孩子是他自己。辅助孩子成长是家长的义务,欣赏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作为家长的幸福之所在。
严格要求没有错,规矩还是要有的,否则孩子就会失去原则性。
但是严厉如果上升到"生气"甚至为"怒气",这个是万万不可的,人千万不可以轻易发怒,怒气是最伤人的,当一个人心含怒气时,会失去理智,说出来的话会像利剑一样,怒气刺伤的往往是身边最最亲近的人。
第2个回答  2019-08-15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对孩子严一点无可厚非,但当代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他们打着“严厉”的旗号,其实采取近乎苛刻的教育,对孩子完全是“专制与暴政”。这样的“严厉”,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教育效果。
你是严厉型父母吗?
有的父母,对孩子非常严厉,甚至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比如“必须在10点前回家”“不允许看电视”“这次必须考到前10名”“不做完这些不许睡觉”......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违反”的父母的命令,父母会用威胁、羞辱或其他惩罚来迫使孩子完成,比如“做不好,今天就不要吃饭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或者暴打一顿等......
正如心理学家所定义的,这是一种缺乏父母温暖与同情的方式。许多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很宽容,很爱他们,实际生活中,当孩子激怒父母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本能的采取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来威慑孩子。
这样的严厉真的能教育出“听话的好孩子”吗?研究表明,受专制型父母约束的孩子,在行为习惯、社交技能、心理健康以及学术上都有不少问题。
你的严厉,往往让孩子变成这样......
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行为问题
当孩子们做出不好的行为时,通过威胁、严厉的惩罚和其他形式的心理控制来强制孩子改变的方法,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长期来看,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根本改变。相反,这些受到“独裁”管教的孩子,往往“外化行为问题”更多,比如咄咄逼人,目中无人,酗酒,甚至反社会行为。
社交能力
被严厉管教的孩子,往往伴有社交困难,他们很难交到朋友,而且遇到欺凌的概率会比其他孩子更高——不管是作为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
第3个回答  2015-09-17
适当的严厉适当的温柔,所有的东西都有双面的利弊,要把握好一个尺度,权中最为适宜,可以多多参考西方式教育。
第4个回答  2015-09-25
都说繁花似锦乱人心,我却素手羹汤陪你饮。都说姹紫嫣红美人颜,我却卸尽红妆为你伴。都说男儿志在千里外,你却拱手河山为我安。都说悲欢离合总无情,你却种下这华枝春满好时景。此去经年,素时锦绣。一生一世,日日何如?无非是,我在闹,你在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