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员外是什么样的官,有哪些权利?

如题所述

我们经常在京剧戏曲和明清时代的小说中常常看到“员外”这一称呼,员外是什么官?

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最早设置这一职务的是在三国时的魏末时期,那时称员外散骑常侍,到了晋朝初年又设置了员外散骑侍郎,其实都是皇帝的侍从官。

南北朝时,又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到了隋朝,员外又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的次官,地位又被提升了。唐、宋、辽、金、元、明、清时又沿用了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这一时期,员外己从编外进入了编制定员之内,成为了显赫之位。

从明朝以后,员外就逐渐演变为了一种闲职,当时的地主和商人都可以道过捐银两的方式获取员外一职。到了现代,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随之出现“候补委员”这一称呼,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但大同小异。 

再后来,“员外”便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含义,我们开始提到的京剧戏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员外”实际上是专指一些有钱人了。

古代六部是自始至终都不曾削权的单位,员外郎、郎中等都是六部中的中层干部,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杜甫曾做过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汉朝开国即有郎官,只不过那时的郎官基本上都皇帝的奴仆和护卫之类的人,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张骞因长期伺候汉武帝,感到没有上升空间,在张骞之前有个韩嫣,因长得像女人,很适合汉武帝口味,窦太后认为这样的人容易把自己孙子带入歧途,借故把韩嫣赐死了,张骞于是揭下皇榜主动请缨出使西域

在皇宫里伺候皇帝的叫黄门侍郎,皇帝出行到外面的,一般分两类,一类笼统的称为郎官,为了与黄门侍郎相区别,他们称为员外郎,另一类是专门做皇帝的保镖,叫羽林郎,由贵族子弟担任,大致是混仕途的初步。后来有权力的宰相的保镖也称羽林郎。比如霍光纵容家人部下胡作非为,在乐府诗集中留下《羽林郎》的名篇,那是僭越。

中国历代有官本位现象,对于民间有影响有势力的人,往往用一些官职名称称呼他们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比如地方上的财主可以称员外,其实古代告老还乡的官员不论其在职是多大官,回乡后因为没有了官身,都笼统的称为员外。郎中是比员外郎更低一级的官员,太医以下都授郎中,时间长了,郎中就成了医生的专有名词了,这类似于驸马。其实郎中是古代六部中每个部都有的常设官职,并非太医院专设。

话说唐朝权相杨国忠养了一批狼,每天吃肉,消耗量巨大,高出许多中级官员的俸禄,有官员就羡慕地说:“哪天能像杨府的狼一样每天有肉吃就好了”,旁边人讽刺道:“你个园外狼(谐音员外郎)净想美事,人家可是园内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古代的员外是指“正员”之外的、不用通过科举考试的、花银子就能买到的官,权利近似于六品官职,可以管理地方政务,蓄养少量私人武装,但最重要的是,在向朝廷举荐人才方面也有相应的不同于普通人的权利。
第2个回答  2020-12-18
员外并没有权利。古代的员外并不是一种官,他是比较有钱的地主家的一种身份的称号,并没有官场上的权力。
第3个回答  2020-12-18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有“定员外增置”之意。只是一种闲职,没有多少实权。
第4个回答  2020-12-18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有“定员外增置”之意。最早在三国魏末时期,通常都是以士人任职,做皇帝顾问,骑马随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