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员外到底是什么官,有什么权利?

员外”一词,其实源自官名,最后慢慢成了地主豪绅的代名词,这其中的一系列的缘故是什么?

古代的员外,最初出现的时候指的是朝廷正员之外的官员,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魏国,当时朝政内部设置置员外散骑常侍,即是在正员官职的前面加上员外两字。到了明代,员外一词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员外逐步演化为一个隔离于朝廷大员外的闲职,政治属性淡化,渐渐的只和财富挂钩了,地主、富豪可以通过捐赠获得员外称呼,员外也特指从官员含义转化为地主、豪绅的代名词。

员外,总的来说,在明代以前,具有和正员类似的职权,文官可以参政议政,武官在战事较多的年代要参与打仗。

我国官职的变化是随着历史推进的,就像宰相一词在不同的年代就有不同的称呼,并且性质、职权是不同的,都是随着政治沿革而一点点变化的。

古代“员外”一词,它的变化也有自己的轨迹。刚才提到了它是区别于正员之外,其中正员,指的是朝廷中登记造册、位列花名册正式的官员,而员外是此类官员的补充。

参考史料,我认为当时的员外和正员有相近的权利,比如可以免除徭役、赋税,还可以有自己的封地,当出任相应官职时,还可以从国家获得相应补助。

到了明代,员外一词特指地主、富人。这时候他们在朝廷中已失去了依法行政的权力,在地位上与官员平齐,在行政权力上与平民靠近,淡出了朝廷的视野,流离于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有“定员外增置”之意。属于皇帝的侍从官,只是一种闲职,没有多少实权,但能够担任这种职务的人,不是宗室子弟,就是达官贵族,因此在朝廷里面也还算威风。
第2个回答  2019-07-25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有“定员外增置”之意。通常都是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第3个回答  2019-07-25
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有“定员外增置”之意。这其实就是皇帝身边的一个虚官职,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一般地位和身份都比较高。
第4个回答  2019-07-25
相当于候补委员到了现代,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但随之出现了“候补委员”这一新的职位称呼,于是就有了候补委员,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