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因为哪个被称为有特色的行政制度?

如题所述

公元前979年,宋太宗在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最终完全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且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了幽云地区,完成了全国统一。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辉煌强大的国家,还是没能逃过最终积贫积弱的结果。北宋早期是在唐末割据的背景之下建立的,即便是建国之后还是遭受了唐末割据所带来的一些危害。与此同时,北宋自身在建国的时候也曾经历分裂割据的现状。



为了巩固专制统治,集中军权,皇帝直接将军队的统帅权收回,导致了强干弱支的局面。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也被逐一收回。腐败的官僚制度同样存在,官吏众多,办事推诿,互相推卸,权力完全分散,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极大的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尽管北宋政府在想尽办法的搜刮人民财物,以此来承担国家的财政开支,但还是无济于事。这样的现状也成为了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 陈桥兵变的后遗症

1、 和平交接,不宜大换血

陈桥兵变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变,完成了在政权上的和平交接,还对后来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兵变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伤亡和战乱的影响。

赵匡胤本身就是年少有为,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的主见,也是在紧急情况之下才黄袍加身,回城之后,很快就稳定了城内,只有少部分的人反对并起兵,但最终无济于事。

而后赵匡胤开始加强中央集权,起兵灭掉了其他的两个小国,华夏开始实现统一,顺服归顺于北宋。在这场政治的变迁之中,没有刀戈相见,也没有血流成河,政治的交接显得极为顺利。

也正是如此,赵匡胤需要稳住众官吏和贵族士绅大族的心,并没有收回他们的权力和官位。进而,这场兵变以和平交接而结束。



2、 现成的行政区划

在兵变之后,赵匡胤开始着手巩固政权。与此同时,考虑到唐代的发展辉煌,便在行政区划上几乎沿袭了这项制度。唐朝前期与隋朝是一样的,将州和郡名一起使用。

后来唐太宗为了加强管理,按照山川地形把全国分成了十道,后唐玄宗又将府作为其中一项加入到了行政区划众去。最终形成了道一府(州)一县三级制



但在后来,这项行政区划制度却因为边患频繁,导致了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之后,道作为行政区划最终浪得虚名了,成为了挂名制度。

北宋统一中原之后,赵匡胤受到自身武将出身的影响,第一件事情就是收回军权,加大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机构则采用分路而治,成为了一府一县三级政区。宋初将全国分为了十三道,这样的改变同唐朝极为相似。也可以说,宋朝就是继承了唐朝的行政制度。



3、 无变通成卡壳之前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行政区划作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出现的产物,在随着朝代的更迭当中逐渐发展壮大,但也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变化,且变化巨大。但在宋代的时候,行政制度却停下了脚步

这项制度的停滞不前,也说明当时宋朝在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发展上进行了调整。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将意味着行政区划的变迁,这种变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

但宋代的朝代更替,没有出现很大的行政区划变迁,这也为后面宋代的统治在行政区划上会出现问题留下了隐患。

行政中心选择了沿袭现有的,而没有新的出现,也是当时中央政权在权衡利弊之后所作出的同时顾及经济,自然,政治等相关因素所做出的最佳选择。



二、 老是挨打的北宋

1、 少数民族的侵扰

北宋在统治期间,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尤其是燕云十六州,即当时在北宋边界的十六个外族部落。从地势上来看,燕云十六州的位置十分关键,处于蒙古和华北平原的一个自然分界处。

由此,燕云十六州就可以作为一个屏障很好的保护内地地区,不受外来的侵袭。但是,在唐朝灭亡之后,战乱便开始不断的发生,而燕云十六州也被辽国所占据。到了宋朝时期,不论是谁在位当政,还是无法抵挡这样的一个定时炸弹。



2、 自身重文轻武的落后

赵匡胤出身武将,生害怕自己得来的江山有朝一日也会因为武将而失去。所以他上位以后,就开始加大中央集权,收回军权,将武将都召回中央,导致宋朝地方边疆力量薄弱

重视文官的培养,削弱武将的权力,导致了后面打仗都要由文官来指导,这对宋朝的军事实力和战斗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重视文官的基础上,还大量招募军队,造成了冗兵局面,军队里面混子众多,战斗力非常虚弱,国家财政负担极重。



3、 地理位置的劣势

在两宋时期,黄河水患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十分头疼的事情。但又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黄河具有猛涨猛落的特点,多次造成黄河决堤,进而威胁生产发展和百姓生命安全。

为了治理黄河水患,多次进行了居民的搬迁,这也带动了当地行政区划的变动。但是即便如此,河区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尤其是在政治上的不断迁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稳定安全



三、 治标不治本的制度改革

1、 不断发展的农民起义

随着行政区划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社会曾一度出现混乱破落的局面。土地兼并严重,各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愈发尖锐,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发动起义,希望以此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农民起义,正是由于之政府在地方发展上的疏忽,造成了农民负担不断加重,不抑兼并的政治制度,再加上已经和地方勾结在一起的行政区划制度,地方权力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强大的脉络网,对地方进行吞没蚕食。

农民们苦不堪言,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选择起义,正式开始了对政府的反抗。



2、 中期改革的失败

为了维护统治,北宋政府也做出了一些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其中,范仲淹曾经就与宋仁宗一起实行了庆历新政

在政治上严格官吏升迁制度,限制恩荫做官,注重官僚选拔的严格规范,在加强地方权力管理的基础上还减轻徭役,以此来减轻百姓负担。但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改变北宋时期的冗兵局面,也无法挽救北宋时期的积贫积弱。

最终还是因为触碰了保守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最终以失败告终。

之所以,保守派官僚的势力会如此之大,正是因为北宋初期沿袭了前朝的行政区划制度,留下了原有的官僚制度,导致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发展壮大,枝节盘根错落,复杂覆盖。



3、 王安石变法的发展

继范仲淹之后,王安石作为新兴的改革家崛起。他倡导富国强兵,注重在根本上巩固封建统治。在皇帝的支持之下,颁布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等财政制度,以此来减轻农民负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注重教育的发展,整顿太学,改革科举制度,注重培养和选拔人才,为国家带来了一大批实用性人才。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不仅仅是因为保守派的极力阻挠和破坏,还由于变法力量的中心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途中突然去世。最终,变法失败了,王安石也被施以极刑。



但是,王安石敢于变法的雄心,就足以令人敬佩。这也可以看出,只有变法才可以最终赢得胜利。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也没有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但还是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北宋初期的不思变通,没有从根本上将原有的行政区划制度进行改革,最终导致了后来的边疆战乱,进而造成农民起义。



结语:

宋朝从最开始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再到统一华夏,之后出现的少数民族侵略,以及官僚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生产力低下。

宋朝行政区划制度的弊端便逐渐显现出来。被后人说具有特色的宋朝行政制度,却也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大宋王朝建立初期,因循旧制,只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略施改革,便施以使用。但其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保重了中央到权力,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绝对的权力,这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这也使得中央和地方在各方面的矛盾更加激化,甚至不可开交。这也可以说明,宋朝行政区划所留下的尴尬局面,是有所借鉴的地方,但也需要值得我们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