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韩非子《难一》(节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学说,主张君主乘威严之势,操制人之术,以法治天下。

(一)晋文公之赏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晋楚城𣾴之战),先招舅犯(晋文公舅父)问对策。

“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意思是讲究礼信的君子不会嫌忠信太多,战场上布阵作战,欺诈伪装之术不嫌其多。

又召雍季问。

“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意思是焚烧树林打猎,一时猎取许多野兽,后来就没有兽了;用欺诈的手段对待百姓,苟且得利于一时,以后再也不灵了。

晋文公按照舅犯的策略打了胜仗,回来奖赏功臣,先赏雍季后赏舅犯。群臣向晋文公提议,这样做可以吗?

“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也。’”

从历史的角度看,孔子的判断是正确的。

而至于“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也只是晋文公先赏雍季之辩的托辞罢了。

“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也,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其实并不是仲尼不知赏罚,而是从晋文公就一时之权与万世之利的分析上判断,认为晋文公应当称霸。

至于为啥先赏功小甚至看似无功的,而后赏真正的谋略者,或许是虚荣心作祟吧。因为大凡是人,都有或明或暗嫉妒的心理。

(二)舜之救败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马,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意思是历山的农民侵夺田界,舜去那里耕种后,一年,田界恢复了正常,农夫不再相互侵夺。黄河之滨渔夫争执立脚的高地,舜去打鱼后一年,渔夫间先让年长的站好地方了。东方有制造陶器的,陶器质量粗劣而不结实,舜去那制陶一年后,陶器就结实了。

“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仲尼感慨说,耕、渔、陶都不是舜职责范围内的事。而舜去亲力而为,纠正敝病,舜确实是仁者。这是亲自操劳吃苦而百姓也愿意听从啊。所以说,圣人以崇高的德行感化民众!

此所谓于小事中显大能也。如果一个人不足以平小何以为大哉?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儒者)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俗话说鞭长莫及,山高皇帝远。况天子也只双目、两耳,终有不察之微,是士皆可如舜担起己责,而不应全推托于身既无官即可无为。正因为甘于小而善担,方有尧舜之让也。

“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

意思是颁布法规让天下人一起来遵守。法规规定,符合法规的奖赏,不符合的处罚。法令在早上下达,下午就有改变。下午下达,第二天上午就有改变。只十天全国都能遵照法令办事了。为何还要等一年?

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就能提出这样的观点,难怪说韩非子的思想为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