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大量购买舰艇成立北洋舰队与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如题所述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后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该运动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自强”[1] 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两大阵营,以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9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後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约35年。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使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在1861年3月11日设置中国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负责掌管对外事务,後来成为推动自强运动的主要机构。另为了应对外通商事务,於天津置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将1844年在广州设立的五口通商大臣衙门(1866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迁至上海,掌管当地的对洋通商事务。1870年李鸿章出任北洋通商大臣後,总理衙门的作用渐减,几乎所有外交事务都由在天津的李鸿章处理。
洋枪洋炮和轮船的使用与购求,不自1861年始,但它得到清廷认可和成为它的方针政策,却是这一年开始的。是年奕欣明确奏请购外国船炮,以期早平内患;清廷复谕说:「东南贼势蔓延,果能购买外洋船炮,剿贼必能得力。内患既除,则外国不敢轻视中国,实於大局有益。」并著赫德代为购办。
第2个回答  2014-07-29
绝对是洋务运动
第3个回答  2014-07-29
甲午海战,或者洋务运动?
第4个回答  2014-07-29
洋务运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