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

如题所述

1.【答案】C【解析】且:将要 2.【答案】B【解析】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3.【答案】D【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妻子刚从市场回来,(曾子)就要杀猪,,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说着玩的。 (3)现在你欺骗孩子,是教孩子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附:文言文 翻译与点评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邑,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就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限。到了原邑十天了还没有攻下原邑,就鸣锣收兵,准备撤退军队回去了。原邑的士兵有从城中逃出来的,说:“原邑再攻打三天就被攻克了。”左右群臣劝谏说:“那原邑城内已粮食耗尽兵力衰竭了,君主姑且再等几天。”晋文公说:“我与战士们约定十天,不回去,就是失去我的信用,我不干。”随后收兵离开。原邑城中的人们听说后说:“有这样的国君如此守信,我们可以不归附他吗?”于是就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说后说:“有这样的国君如此守信,我们可以不随从他吗?”于是就投降了晋文公。孔子听说后记录这件事说:“攻打原邑而得到卫国的,是守信用。”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从古到今,很多领导人大都不守信用,他们的借口是:“计划不如变化。”社会形势变化太快,使得他们不得不经常废除旧法令而重新设置新法令,然而这种“朝令夕改”,就使得人民百姓无所适从。刚刚适应了一个法令,突然又改了,又要去适应新的,这必然是让人为难的事。领导人对人民不守信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自认为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只是从自己的立场、角度出发,为自己着想,没有为人民大众着想,所以他们经常“朝令夕改”。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被“朝令夕改”害得很惨,所以当一个君主守信时,人们就会欣喜万分,愿意随从他了。 晋文公问箕郑说:“救济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份、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份上守信用,那么群臣就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在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来归附。”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不论是救济饥荒还是治理国家,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信”字。没有信用的“朝令夕改”,会使人们很难适应。就象天时一样,一忽儿晴一忽儿雨,人们就很难做事。在四季分明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耕耘、收获。如果老天爷不讲信用,冬天暴热,夏天酷冷,人们也就很难生产与生活了。所以领导人不论怎样改革,大方向一定要分明且守信用,才能真正管理好一个国家、一个企业。 【译文】 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的,你先回去等我。”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等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吴起的这个行为的确是守信用,也许现代很多人会认为他很傻,可是他这种行为却使人们都相信了他。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那么无论什么事情都好做了。 【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就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魏文侯的这个行为也是很守信用的行为,如果失信于人,那么以后别人就很难再相信你,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什么事也就难办了。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母亲,这不是能成为教育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做人要诚信,不论对谁都是这样,尤其是父母亲对子女。孩子还小,缺少知识和经验,一切都是跟着大人在学。然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可以骗一下,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这些父母亲的借口往往是“善意的欺骗”,可是孩子们不懂什么是善意的,什么是恶意的,他们只知道,大人欺骗了我。既然我被骗了,那么我也可以骗人。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学得一口谎话,到处骗人。 【译文】 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酒醉了,就错误地敲打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酒醉了和身边左右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这个故事很象“狼来了”的故事,也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实这种不守信用而造成灾祸的例子很多。这些故事都说明,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译文】 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他们就要来袭击你们。”象这样的警告重复了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 【点评】 本节是对第六节“重点在诚信”的说明而举的例子,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不相信别人,都会造成许多很不好的结果,所以,人们在交往之间一定要讲诚信,是什么就是什么。 【译文】 另一种说法:李悝与秦国人交战,告诉左边营垒中的将士说:“快冲上去!右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他又骑马跑到右边营垒中对将士说:“左边营垒已经冲上去了。”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说:“我们冲上去。”于是都争先恐后冲上去。到第二年,又与秦国人交战。秦国人来袭击,到后几乎消灭了李悝全军。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出自2009高考山东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