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古汉语意思?

如题所述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3

〔古文〕【唐韵】是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城。【说文】就也。【广韵】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

又平也。【周礼·地官·调人】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杀伤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诗·大雅】虞芮质厥成。

又【左传·隐六年】郑人来输平。【公羊传】输平犹堕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终也。凡乐一终为一成。【书·益稷】箫韶九成。【仪礼·燕礼】笙入三成。【注】三成谓三终也。

又善也。【礼·檀弓】竹不成用。【注】成,犹善也。

又【周礼·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注官成,谓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也。【释文】凡言成者,皆旧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吴语】胜未可成。【注】犹必也。

又倂也。【仪礼·旣夕】俎二以成。【注】成,犹倂也。

又【礼·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注】计要也。【周礼·天官·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又【司马法】通十为成。【周礼·冬官考工记】方十里为成。【左传·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尔雅·释地】丘一成为敦丘。【注】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释名】成,盛也。

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又州名。古西戎白马氏国,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又盆成,阳成,皆复姓。

又【集韵】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又【韵补】叶羊切,音常。【范蠡曰】得时不成,反受其殃。

又【史记·龟筴传】螟螽岁生,五谷不成。叶上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8
关于“成”的字源,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成”是个形声字,“戊”为形旁,“丁”为声旁。也有一些资料认为“成”是个会意字,他们认为“戌”左下一竖是“十”字(“十”字在甲骨文中是一纵竖),古人们很早便已有了以十进位的概念,数始于一而终于十。凡事到了“终”点,便有“成”意,“成”(完功、变为)意便由此而来。或以为“戌”左下的符号不是“十”字而是其他物品。从全字构形看来,仿佛有以人斧劈斩一木以表示“决心”“发誓”,表示“已毕其功”之意。文字学家康殷引用《左传》说东周时代战败乞和叫“行成”“求成”,签订和约叫“成",并说大抵都要斩物以作盟誓,这是古代的民俗,能解释“成”字为什么要以“戌”为基文。故“成”字因而有“就”、“这”、“乎”、“定”等意。据形探义,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2个回答  2021-12-18
不同的语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一: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城市,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欲成其事。
二,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型,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三,变为:长成,变成
四,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五,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儿麻利,真成;
六,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月
七,已定的,定型的。常规成熟,城建成立,成竹在胸。
八,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九,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还有成熟,成功的意思
第3个回答  2021-12-18
汉字成的意思、解释、读音与拼音注音,来源和字义,成的繁体字和用法基本解释chéng {{cheng2}} ㄔㄥˊ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
第4个回答  2021-12-18
根据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一书中的记载:成,就也。从戊、丁声。依据说文体例:某字,从某,从某某,会意也;某字,从某,某声,形声也。可以知道:东汉许慎对“成”字的定义为形声字。由于时代的限制东汉许慎能够见到的是汉字的小篆字形或者是古代的大篆、籀文,所以许慎看到的是“成”字的小篆字形,从而对“成”字进行归类划分为形声字。
从“成”字的古文字字形来看,它是一个会意字。长柄上的三角形器具是古代的斧钺的象形形状,“斧钺”是斧与钺的合称。在古代用于战场作为兵器使用,另外还是军队里的军权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权的象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古代的士兵执斧钺充当一方诸侯或者将相的仪仗队伍。现在称“斧钺”泛指兵器。
长长的带有钩的柄作用有点儿类似于古代的“戈”,在作战的过程中近距离挑杀敌人。类似于三角形的“钺”可以拆下来安装在长长的柄上,也就是整件兵器的部件。而下面的一个短竖表示,斧钺所守护的区域,后来写作成“口”更具有象形“区域”范围的概念。一说是“国”字的初文,古文写作“或”,意为“邦”也。
秦朝统一六国,由于空间地域不相交通造成文字异体现象,于是采取措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再由后来的隶书之隶变,“成”字文字的字形发声字很大的变化,以至于后来朝代的许慎认为“成”字是一个从戊、丁声的会意字。
而“成”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许慎所处的东汉那个朝代没有机缘见到“甲骨文”所以从追本溯源的角度上来讲,许慎只看到“成”字在历史发展演变的一段历史所呈现的字体字形。那么许慎的研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再说在不可能面面俱到,《说文》一书只代表许慎一家之言。对于传承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所以要有所取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