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临床操作过程有哪些?

如题所述

①预先必须练习针刺的手法。在纸叠或棉枕上作刺入捻转的练习。

②施术前应检查用具和注意消毒。体位一般采取仰靠、倒伏、托颐、俯伏、屈肘仰掌、横肱、侧卧、仰卧等几种。一般采用卧位,再用抗垫调整姿势,要使病人比较舒适而能持久。施针时要精神贯注,谨慎从事。

③针刺的程序、方向和深浅。刺针的程序普通都是“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身后四肢”。针刺的方向有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一般在四肢、背部、腹部用直刺(90度),胸部、颈部直斜刺(45度,面部、额部宜横刺(15度。深浅根据病人胖瘦有不同:一般在四肢大约半寸左右,在胸腹不宜超过半寸,头颈部更要浅些,以免发生意外。

④进针的方法。左手为押手,作用在固定穴位,减少疼痛,协助进针,右手为刺手(即持针的手),在进针时,轻轻将针点在穴上,一捻而进,双手协同进针。如果用三棱针,要刺得快,浅刺半分到一分便出血。皮肤针只要轻轻敲打。

⑤手法及其“补”、“泻”。进针后要力求病人产生酸、麻感觉,即所谓“得气”。“得气”后要施用手法,产生刺激。常用的手法有进、退、捻、捣、留五种。

进:捻着针向里进,用来探找产生酸麻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捻进快,刺激强;捻进缓慢,刺激较缓和。

退:捻着针向外退,以探找到产生酸麻感觉最明显的部位。已经产生了这种感觉就可退出,以减轻刺激,或施行间歇的刺激。

捻:进针、退针或刺到发生酸麻的部位都要捻动。捻得快,角度大,次数多,刺激就强;相反就轻。

捣:是将针捻转得上下左右捣动。

留:病人感到酸麻重胀得难忍或捻针到相当程度时,停止捻转,针留身上,就叫“留针”。时间长短,看病情决定,一般在10~20min左右。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补法是一种促进机体兴奋的方法,来改善人体的虚寒现象。用补法时,进针后的手法较少,不留针,或留针时间较短,刺激轻。老人、小儿、妇女和一般虚证病人,在胃口不好、全身无力等情况下,宜采用补法;泻法是采用强刺激的手法来达到抑制机体的过分亢进。进针后的手法较多,留针时间长,对于体质较强和一般实证的病人,如食欲旺盛、大便不通等,宜采用泻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