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托尔斯泰死后要“裸葬”?

如题所述

第一,源自一个俄罗斯的古老传说。

托尔斯泰小时候,他的保姆讲过一个传说——亲手种树的地方会成为一个幸福的所在。晚年的托尔斯泰想起这个传说,看到当年自己和哥哥尼古莱一起种的几株小树已经长成了大树,他不禁心生感慨,“当即决定将来埋骨于那些他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既然如此,托尔斯泰决定让这几株树守护自己的坟墓,给自己带来幸福,那他自然不愿让墓碑等人造的东西破坏树木的自然美了。这个故事是茨威格亲耳听托尔斯泰的外孙女讲的,所以可信性还是比较高的。看着墓前“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茨威格称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第二,完善自身美德,净化社会空气。

茨威格说:“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托尔斯泰一生致力于道德完善,形成了“托尔斯泰主义”。他坚决反对“以暴力抗恶”,一心以道德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化解阶级冲突。托尔斯泰早年也曾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可是他后来逐渐改变自己,不断进步。这个主张集中体现在他晚年的名著《复活》中。复活的结尾,主人公忏悔自己的罪恶,力图完善道德修养,给自己赎罪,从而实现了自己精神上的复活。既然如此,托尔斯泰实行“裸葬”,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让上层社会看一看,非物质生活带来的愉悦,让他们不要那样沉醉于物质享受,从而缓和阶级矛盾。

第三,厌倦名利,向往平静生活。

茨威格说:“饱经忧患的老人……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既然如此地厌倦名利,托尔斯泰就如此地渴望过上一种宁静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这样一种安葬方式。托尔斯泰把自己埋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墓地设置如此朴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就可以享受一种宁静的生活。

那么,托尔斯泰为什么如此厌倦声名呢?这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声名导致他在现实中举步维艰。道德日益完善的托尔斯泰越来越厌倦剥削阶级的生活,想过上一种平民的生活方式。可是贵族及教会中的大部分人都不接受这些主张,他们腐化堕落,欺压农奴,社会矛盾尖锐。看到宗教势力无可救药,托尔斯泰甚至主张重建新的宗教,从而导致自己被教会开除。其实,不要说别人,就在自己家里,托尔斯泰的主张也难以实现,他认为财富和私人财产是罪恶的事,认为这些虚浮的事情毫无意义,想“把自己的产业都送给穷人,守着穷苦的生活。自己在田地上工作,砍柴叉草。自己做鞋,扫地,用木碗吃饭,以及试着去爱他的敌人”,但是他的妻子却渴望金钱财富。她拒绝托尔斯泰要把著作版权白送,唠叨着,责骂着和哭闹着,还在地上打滚,威胁说要自杀。最后,托尔斯泰不想再忍受家里的吵闹,1910年10月,他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里,离家出走,十一天以后,因肺炎死在一处火车站里。所以,从托尔斯泰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厌倦名利,渴望平静,因此他选择这种“裸葬”的方式来让自己死后得享安宁也就可以理解了。托尔斯泰墓没有墓碑,既与古老的传说有关,也与他的社会理想及家庭矛盾有关。虽然托尔斯泰墓没有墓碑,他却在世界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虽然托尔斯泰的政治主张在当时难以实现,当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兴起后,沙皇等贵族才开始重视“托尔斯泰主义”,并用其中“不以暴力抗恶”的主张来抗拒革命;但是,托尔斯泰的道德主义仍然收获人们的广泛尊敬,虽然他出身贵族,却能最大限度地摆脱阶级局限,同情并热爱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比如当为争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日俄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竟然非常勇敢给日本的天皇和俄国的沙皇各自写了一封信指责他们的罪行),这正是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2
托尔斯泰早年也曾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可是他后来逐渐改变自己,不断进步。
第2个回答  2019-09-03
源自一个俄罗斯的古老传说。还有他觉得这些声名导致他在现实中举步维艰。等
第3个回答  2019-09-03
因为托尔斯泰想着去完善自身美德,净化社会空气。
第4个回答  2019-09-02
因为他自然不愿让墓碑等人造的东西破坏树木的自然美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