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是谁发明的?

牛排是谁发明的?

第1个回答  2022-09-24
在中国古代,除了游牧民族有吃食烤肉的习惯外,农耕民族并不提倡,而且,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宋朝以来,理学的发展,让中国古人更加讲究餐桌礼仪。而牛排的做法和吃法,有几点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相悖的。

第一,吃牛排需要用刀,这在士大夫眼中,似乎是一个“野蛮”的举动。当然,中国的酱牛肉也需要用刀,但酱牛肉是在厨房切好之后才能端上桌的,和牛排完全不同。

第二,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古人喜欢吃精细的肉食。而吃大块肉,并不是主流。

第三,中国人喜欢吃熟食,除非牛排都做成十成熟,否则很难进入士大夫的餐桌。若是三成熟的牛排,士大夫们或许认为自己“穿越”到了茹毛饮血的年代。因此,牛排没有率先出现在中国,这就是受文化影响。准确地说,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也许,在遥远的唐宋时期,也有某个异想天开的“大厨”,曾经做出过十分美味的牛排,只可惜,他刚端上桌,就被士大夫们一顿数落,最终,这样的美食没有被流传下来。

如今是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碰撞和融合,中国的很多美食走出国门,受到了西方的一度好评。而西餐也逐渐走入中国市场,牛排也成为了一种小资生活和浪漫的美食代表。
第2个回答  2022-09-25
牛排是英国人发明的。当时中世纪的欧洲盛行牛肉和羊肉,至于具体是哪个人,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第3个回答  2022-09-23
欧洲中世纪时,猪肉及羊肉是平民百姓的食用肉,牛肉则是王公贵族们的高级肉品,尊贵的牛肉被他们搭配上了当时也是享有尊贵身份的胡椒及香辛料一起烹调,并在特殊场合中供应,以彰显主人的尊贵身份。
牛排是西方传统饮食,国内做牛排要明白中西差异,最大的不同就是由于中西方食用牛的品种不同而导致的肉质有根本上的区别。
在做牛排的时候,如何掌握熟的程度是个功夫活,但是也有简单的方法。英国的Jamie Oliver在他的youtube中就提到过,煎牛排的时候如何掌握熟度。
很简单,就需要你的一只手:用手指按牛排,感觉牛排的软硬程度。同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捏在一起,虎口到大拇指根的软硬程度就是rare steak的感觉;拇指和中指就是medium rare;拇指无名指就是medium,最后小拇指和拇指当然就是well done了。
第4个回答  2022-09-24
牛排隶属于牛肉,再高级的牛排和牛肉的营养价值几乎相同,只不过味道很嫩度有差别而已。

然而就是吃货对味道嫩度的追求,演化出当今成熟的牛排市场规则。

牛排这个词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斯堪的纳维亚语steik,就是现在的瑞典那旮旯。或者是中古英语方言中的stickna,以及古老的北欧语steikja。[5] “ 牛津英语词典”的第一个参考文献是“用于烤制或烧烤或油炸的厚切肉片,有时用于馅饼或布丁;特别是从动物的后部切下的一块。”

实际上,这是牛排steak这个叫法的起源,但我不认为牛排这种吃法出现于15世纪,理论上,老祖先刚刚发现火烤食物的时候,很多肉类应该都是块状火烤的。只不过形成牛排的食谱和文化,确实是欧洲形成的。

1907年,牛排的厨师食谱开始出现半熟的做法,之前都是全熟的。
第5个回答  2022-09-2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牛的地位,即使不像在印度那般尊崇,那般“不杀牛、不吃牛”,但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西方国家以海洋文明为主,我国传统则以农耕文明为主。即便遇天子交替、朝代更迭,牛,作为重要的耕田工具,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平常老百姓既不会、也无权,直接以食用为目的,圈养、宰杀年轻牛只。《礼记·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平民无故不食珍”。这些类似的规矩,我国都早有记载。

即使进入西汉,社会的生产力上升到另一个层次,想吃到牛肉,依然很难,《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即只能等到牛老了之后才能宰杀,提前宰杀要被处罚。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将“牛”列为“特等”保护动物,唐宋五代十国法律不管牛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的牛才能杀来吃。宋朝“无故杀牛者罚做三年苦役”,元代“老病不任用者”,明清“老病不堪为用”,只有在祭祀时,才会偶尔看到直接被宰杀的牛头。这些都无不表明了牛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诸私宰牛马者,杖一百七,征钞二十五两,付告人充赏。两邻知而不首者,笞二十七。本管头目失觉察者,笞五十七。有见杀不告,因胁取钱物者,杖七十七。若老病不任用者,从有司辨验,方许宰杀。已病死者,申验开剥其筋角,即付官,皮肉若不自用,须投税货卖。违者同匿税法。有司禁治不严者,纠之。”——《元史》
牛肉在文化影视剧中的呈现

写到这里,可能有不少朋友会问,既然牛如此珍贵,那许多古装剧中,为何都有不少牛肉下酒的剧情?《水浒传》里许多吃牛肉的场景是哪里来的?武松打虎中,武松前前后后,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四斤多的牛肉,这里的牛肉又是哪里来的?

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中,即便是老了、病了,牛的主人也不能说杀就杀,宰杀过程还要按照法定标准,经过官方机构审批。想吃到牛肉,你要等到一头牛老掉或是生重病,同时还要跑不同的部门盖章才行。当搞定了这些手续之后,捧上桌的可能是一碗你怎么也咬不动的老牛肉。

另外,牛筋跟牛皮在当时也是重要的兵器材料的原料,要上交给国家,要是自己私自留下来,也会被处以重罪。因而不少研究《水浒传》的学者也认为,“杀牛”和“造反”之间有一定的象征性联系,施耐庵可能以“杀牛”、“吃牛肉”隐喻造反,其中,不无其道理。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传统历史中,若非非富即贵或天子出身,好的牛肉很难吃到,厚点的牛肉片,也就是所谓的“牛排”一词,更是无从谈起。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